全国人大代表探寻大学生就业新思路

全国人大代表探寻大学生就业新思路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许祖华、安蓓)2010年,全国有630多万大学毕业生将面临就业。虽然受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所增加,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热点。 

  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为什么一些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存在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对此,户思社代表说,目前我国仍然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和基层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国家也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但由于基层的待遇低、条件艰苦,使得一些毕业生不太愿意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去工作。 

  “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大学生在西部创业就业的投入,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户思社说。 

  他认为,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好的契机。大学应看到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出适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应定位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不同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蒋庄德说,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给予大学生就业高度的重视。大学生就业关乎千千万万大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可以在供需层面发挥更多的作用。比如鼓励大学生到一线去,鼓励国家大中型国有骨干企业增加人才的储备和吸收,鼓励大学毕业生进入中小企业,进入基层教师队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扶持大学生创业。此外,国家还可以考虑就业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向中小城市倾斜,为大学生流动创造更多的合理性机会。 

  转变观念天地宽 

  一些代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在于都想到大城市、东部沿海城市、政府和事业单位就业,目标单位过于集中。解决“就业难”问题,要靠大学生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郝跃认为,现在一些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主要想去沿海、事业单位,好的行业,首先选地域、然后选行业、然后选所有制,这么选下来,能供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就不多了。因此成了不是千军万马参加考试,而是千军万马过工作的独木桥。这样的工作肯定难找。 

  郝跃说,近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这就意味着有近一半的适龄青年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和毕业不可能完全画等号,不能说毕业就等于就业,或者说毕业一定能就业。如果能尽早转变就业观念,有利于大学生从学习到工作进行更好地思考和规划。 

  他认为转变就业观念并不是放低门槛,而是根据国家的需求,首先要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终末要对得起自己,这样的岗位还是很多的。比如说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要看好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尽早转变观念,才能根本性解决就业问题。 

  创业教育需加强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引起了一些民营企业家和民办高校负责人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制药集团董事长赵超就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他认为,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同时还有缺乏社会认可,就业渠道窄的原因。 

  赵超认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民办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说,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已颇具规模。在我国,创业教育刚刚起步。“民办院校不缺乏创业土壤,和公办院校相比,民办学校的学生创业欲望更为强烈,他们从入校起就较少依赖别人,创业者也更多。” 

  为了促进学生就业,西安外事学院在对美、英、德、日等国家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去年成立了以培养综合性创业人才为目标的创业学院。 

  “开办创业学院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为渴望创业的青年提供创业知识、创业经验的培养和积累。”黄藤说。

上一篇:委员解析形势 为大学生创业支招
下一篇:严重的问题是应加快发展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