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第79期《调查》昨日推出的“35岁一道坎较难您咋看”话题,引起读者广泛共鸣。昨日上午开通的热线,两个小时响个不停,一些读者在热线中讲述了自己的求职故事,一些读者则慷慨陈词自己的观点。
读者张娜女士从国企下岗前是一名会计,得过单位优秀工作者称号,但44岁的她求职越来越难。下岗后,她多次求职都因“年龄大,不会用电脑,掌握的技术陈旧”而被拒之门外。张女士对记者说,前不久的一次求职失败彻底打击了她的自尊。几个月前,迎春巷小区附近一家招营业员,尽管年龄限制在18―30岁之间,她还是决定试一试。人员看她大方端庄,谈吐得体,决定录用她。一切谈妥后,招聘方要求出示身份证,结果当对方看到她的实际年龄后,立即婉言拒绝了她,“我这个年龄找工作太难了,感觉已经被社会淘汰了。”
家住雁塔区的王先生今年35岁,他说自己是技校毕业,学历不高,但年轻时找工作并不难,送水、保安都干过,但几个月前失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有些活确实年轻人干好一些,尤其是像我们这些需要出力的人。”
“我觉得你们35岁求职难这个话题,说出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心声。因为年轻的人会老,而35岁以后求职难,的确普遍存在。呼吁劳动人事部门对此能够有所规范,采取措施,让35岁后的求职不再难。”一位李先生则呼吁,整个社会都应重视此事,真正给35岁后求职者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