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借钱、求职置装费上万、全国大学生每年求职花费超10亿……如今,有关大学生求职消费方面的不少数据让人瞠目结舌。甚至每到岁末年初时的求职高峰期,便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求职经济。
究竟大学生求职要花多少钱?有没有更好的节支方法?未入的年轻人是否也同样有财可理?对此,理财专家认为:不是手里有大把的钱用来才叫理财,其实,计算投入与产出后进行合理消费也是一种理财。
节流:合理消费 省钱有诀窍
最近,面临毕业的小姚除了忙于自己的硕士论文外,最重要的事就是赶场似地参加会。“买衣服、做、交通费、各种资格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在1个月的内已经花去了我一年的费(6000元左右)”。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小姚对此感到很无奈:毕竟求得一份好工作不易,许多同学都拿出了不惜一切的劲头。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这一“漩涡”。
“其实在花每一笔钱时只要稍加考虑就能省出一大笔钱”。现在银行就职的张小姐拿出了去年求职时的经验之谈。据张小姐介绍,在招聘会上除了选取几家重点单位投递书面简历外,其余可采取网上投递简历的方式。
“与同学上百份地打印、复印简历相比,不仅可省去几百元,而且连邮寄简历的费用也省了”。此外,在多数同学挤公交或者临时打车去时,她却另辟蹊径:“招聘会或可以约几个同去的同学拼车,这样可避免挤公交耽误时间,也能节省一部分费用。这种方式在参加各类考试中同样适用”。
投资:实习、也能“增值”
目前许多单位在招聘时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明年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还未找到合适的工作,趁这半年时间先找一家实习单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一些大学生也存在误区:不给钱不去;或者托熟人随便找一家单位,只要最后能给一个不错的实习鉴定就行了”。某单位人事部的负责人表示,其实,单位在招实习生时也是有针对性的,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人才的话,相信不会轻易让人才流失。相反,对于求职者来说,实习也可视为求职过程中的一项投资,就像正式工作前的“预热”,需要投入的只是专业知识等一些无形资产,应用得好将产生极大增值,为以后正式进入职场铺路。
此外,校园里学到的东西毕竟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距离。在工作尚未稳定之前,留出一笔资金用来充电、参加一些专业等作为职业投资,虽然短期内可能不会看到收益,但必将有助于以后职场上的发展。(来源:新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