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生率提升,0.75%选择灵活就业,700多名学子赴西部就业……新近出炉的“200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背后,蕴藏着哪些变化?给在校及即将进入高校的学生什么启示?记者请教育界人士进行点评。
专科生就业率逼近本科生
「数据」
2005年,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6.73%,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也高达96.18%。而往年,两者间一般要相差几个百分点。
「点评」
“专科出来找不着工作”?不少家长在高考时不顾孩子实际情况,一心“挤”本科;不少专科生也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在专科生高就业率面前,这些想法、说法显然有失偏颇。
教育界人士认为,专科生就业率逼近本科生,显示上海发展对专科人才的需求呈现较强态势,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学历层次开始细分,用人讲求实际,而不是追求学历“高消费”。
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许涛指出,上海高校充分重视专科生就业工作,如着重培养专科毕业生专业技能,提倡“双证制”,即一张毕业证和一张职业技能证书;不少高校还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和就业,提高了就业率。专科生如果能刻苦学习,加强动手和实践能力,就业准确定位,就能赢得用人单位青睐。
0.75%毕业生灵活就业
「数据」
2005年上海高校共有875名毕业生灵活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0.75%,其中本科毕业生最多。
灵活就业包括自主、自由职业等。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管理者;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等。
「点评」
“就业虽然激烈,但市场上还有许多‘缝隙’,如果你能发现并填充它们,便赢得了机遇。”二工大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经晓峰说,国家鼓励大学生灵活就业,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能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岗位。二工大在校园会上,引入10余个商,有维修服务、网上书店、花卉手工坊、宠物用品专卖、设计工作室等项目,很受学生欢迎。大学生如果有灵活就业的条件和意愿,在校期间可以多选修相关课程,开展实践、“小试牛刀”。
对手上有科研成果、头脑里有“金点子”的大学生来说,科技创业是一条就业捷径。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玫说,2005年本市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点燃了大学生的科技创业热情。该基金启动后,一个月里,复旦有39支科研申报。
多点闯荡精神就多份机遇
「数据」
200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报到就业的学生中,去外省市报到就业的占12.1%左右。
非上海生源,在上海高校毕业后继续留在上海工作的占67.24%。上海生源,超过99%的本科和专科毕业生留在上海地区就业,有95.62%的研究生也留在上海地区就业。
2005年上海共有224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从事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流向西部报到就业的毕业生有735名。
「点评」
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就业天地更宽。许玫举例说,复旦2005届毕业生刘东洋家住北京,去了新疆塔里木油田工作。很多人听说他去新疆,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小刘认为,“在交通这么发达的今天,新疆和北京、上海之间的地理差距也就是一张机票,但是人才差距可就不一样了。”近年来,复旦毕业生到外省市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上升:2003年19人,2005年有68人。但是,相对来说,上海籍学生闯荡精神还不足。
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说,拓宽就业视野,深入了解外地单位的人才需求后,你会发现更多就业机会。江苏、浙江等周边地区,许多企业求贤若渴,愿意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环境,大学生不妨考虑做个“长三角人”。位于武汉的中铁大桥局,前几年在同济一直没招到学生。去年,该单位改变招贤“策略”,邀请学生前往参观、实习,差旅费、住宿费全包,还给实习补贴。眼见为实,企业的发展势头令学生们心动,今年一下子招到5位同济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