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级别的校长,感觉怎样?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委员面对记者笑言,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变成了一个没人管的人,不是问题的问题都会出现,都要适应——比如排位,比如需要会见什么级别的领导。本已解甲归田的他又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这位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一位曾经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学者 以风趣化解了其中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咸,“我不难受,我的心态很好。”
在社会各界都还不适应的状况下,如他这般思想解放,教育理想坚定,享受探索乐趣的改革者在教育界不知还有多少。相较而言,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改革高歌猛进。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都需要教育做出回应之时,我们的教育却还没有做好准备——在分数的压力下,许多学校依然小心翼翼,不??放开手脚,创新型人才难有成长空间;在行政化、官本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真正的教育家难以脱颖而出……
如果说,经济的转型成为时代课题,那么,教育的转型同样也是大势所趋。也许,条件还不成熟;也许,人们还没有充分准备,但时不我待。“教育能不能改?”“教育可不可改?”我们不需要这样的提问,我们想看到的是“教育如何改?”“下一步会是怎样?”
知易行难。当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需要出现像朱清时校长这样自觉的改革者,以行动践行自己的理想,推动每一步改革的前行。如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人才模式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教育影响的已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而是关系着我们民族的素质和整个国家的未来。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尽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羁绊,难免会触碰到个人、部门以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我们需要的是面对改革的从容和坦荡,需要的是冲破阻碍的信念和化解矛盾的智慧。这其中,自然会有疼痛,但只有改革,才能去除羁绊,建立起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让教育在提升民族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上充分释放能量。改革会让教育事业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的社会发展会因优质的教育事业而更加朝气蓬勃、昂首阔步。
完美的规划需要教育者以过人的智慧、勇气和气魄去实践。让学校成为学生们的乐园,让学术成为学人的向往,让教师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敬称……面对教育改革,站出来的不能是一个人,而应是一群人、一大批人,这是一个时代的重任。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未来。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转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