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校老师的一封信
生涯关注者
王兴权
一直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就业贡献一些力量,自己本省也刚刚毕业两年,对这块的感情还很深,越关注、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越发现学校的作用没有发挥足够,虽然体制性的变化较慢较难,但一个学校的具体就业指导策略还是可以灵活变化的。
不管你是什么学校,只要校领导重视,只要就业中心主任有为,那这个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完全可以做的风生水起的,学生是可以大大受益的。
我是没有资历、资格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手画脚的,一来本人没有亲身处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实际环境,不了解很多具体情况;二来本人还算不上实际的就业指导专家,也是刚刚入门,所以本文更多的是我的个人看法和作为一个毕业两年的学子的一点心得,最多算得上是个总结和建议,能够给各位老师一点思考就足够了。
一、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
招生与就业,是学校的入口和出口,现在的情况是入口比较重视,因为越多的学生来就有越多的学费,产业化的程度越高,领导的功绩越大,最重要的是招生的结果和成绩是比较容易量化的,今年五千,明年一万就可以看到你的成绩了。
就业则不是,就业强调的是学生都能
各得其所(出路)、人尽其材(天赋)、人尽其能(能力)、人尽其职(天职),并且可以在日后的职业发展中能够
人胜其职(胜任)、人职匹配(择业)、人敬其职(敬业)、人乐其职(乐业)等,总之,是站在生涯高度、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而不是发完毕业证就不管学生了。因为,一个伟大的学校,必然要依靠一批伟大的学生的,如果你培养的学生都不优秀,或者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帮助不大,那么学校就真的成为了图书馆、复印机了。
我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有三个层次的作用:
第一层次:让学生有能力找到工作。现在很多学校的就业率都是自欺欺人,就业的本义应该是有固定报酬的工作,但很多学校(也是教育部的算法)将各种状况都计算在内了,背后的问题就是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能力找到工作,一方面是客观上的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岗位有限是国家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让学生有能力找到工作就是学校的责任了,因为那些就业难的同学基本都是能力不够、一无所长的。
能力,这是特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能够让学生找到工作的能力。就业能力(或叫就业力)分为学业能力和商业能力(本人的划分)。
学业能力是一个学生在专业上的修为能力,用公式表示就是“专业+自我=学业能力”,这里的专业是指与学生本人相匹配的专业,可能是本专业,更可能其他的专业,也就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要先从选择专业开始,否则,学四年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且毕业后也不去做,这种错位是可以在校时就能纠正的。找到了适合的专业就基本找到了适合的职业,就业问题就解决了三分之一。
商业能力,是学生掌握的实际企业、商业能力,用公式表示就是“职能+自我=商业能力”,因为大学生就业是就企业的业,而企业是商业盈利机构,那么掌握商业运作(或叫财商)方面的能力是有利于在企业中发展的(当然还有其他事业单位等)。另外,大学生在就业初期都是在基层,都是一些操作性、经验性的基础岗位,通俗地说,就是干活,大学生就业初期干的都是活,这些活在企业中就表现为职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有一些必要职能来维持和支持的,如生产、技术、人事等,有的职能在企业中以部门来划分和执行,有的就是以个人来执行,就是说,职能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实现的方式不一样。商业能力的具备就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另外三分之一。
最后的三分之一是,
职业素质,是人的道德、态度、意志等内在素质,还有在职场的工作思维、方式,职场规则、常识等,就是怎样做人、做事, 这个学校也是可以灌输、教育的。
目前大学生的情况是,学业能力不足,表现为专业不专;商业能力虚无,根本就不懂企业那一套(并不是只有在创业时才要了解企业,只要你在企业中工作你就要了解企业);职业素质不高,还要加强做人做事的修炼。
学业能力是教务部门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培养;商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多地就要由就业指导部门来做了。当然,系统地说,应该两个部门协作,共同开展三个方面的教育。
第二层次:让学生有机会找到与天赋匹配的适合工作。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又一个任务,专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等都是基于天赋基础之上的。天赋的了解、确定是一个难题,需要学校指引学生进行长期、多项实践、实习活动,再加之各种测量手段等综合处理的,这是很个性化的指导。当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发现自己的天赋时,在求职时就可以天赋来选择相应的职业。这就是所谓的帮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
第三层次:让学生有经验成为自己的职业顾问能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负责。职业是人一生生存、发展的依托和基础,职业上的有为可以改变很多,我们通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其实中间少了一个环节,就是知识通过职业来改变命运,最终还是职业改变命运,那学生日后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就十分关键了。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这点来说,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职业顾问,都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这就是以生涯发展、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就业指导观,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与学业教育相并重的职业教育。从教育的作用来说,培养一个高知识高学历的对社会无用的博士,还不如培养一个能修鞋、做销售的基础员工。
二、就业指导的理念
任何行动都是理念所指引的,所以跟各位老师分享一下理念,我对就业指导的一些理解。
1
、谁的工作:学生。工作之后对谁最有利?答案是学生。谁在工作?答案是学生。谁的工作?答案是学生。既然工作是学生的,那么就应该让学生自己付起找工作、工作的责任。那么的就业指导教育的一个理念就应该是自救,教育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职业负责,如果学生自己有了这个意识,很多东西都不用学校来教育的。现在的学生就是等靠要的心态太多,不能自立,如果学校在这块不早点引导,仍然要重复帮学生找工作、做决策的悲剧。
2
、谁在找工作:学生。现在学校的情况是学校帮学生找工作,举办大量的招聘会,联络大量的企业,当然这些都???促进就业的手段,但是如果你将其作为主要工作或全部工作的话,就忽视了就业指导的本意了。企业是岗位的提供者,了解企业的需求是正常的,是教学、就业指导的一个程序,但是,如果你只重视企业的引进、维护,而忽视学生的教育、培养,那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也就是你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身上,学生才是学校的产品,产品好了,你不请企业、联络企业,他也会来招聘你校学生的。多多培养、教育学生,尤其是非毕业生,学校的声誉才会因此越来越高,投机取巧地溜须企业是功利的,不能被就业率的大棒挤压地变态,而对学生不负责。
3
、就谁的业:企业。企业提供了岗位,那就要研究企业了,但不是上述那种联系企业。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联系、研究企业,谁要去那个企业,谁就研究那个企业,然后学校给与指导,这样,学生才能依据企业的要求才调整、修正自己,为就业做好铺垫。
4
、凭什么胜出:能力。同样一个岗位,凭什么你能胜出,因为你比他们都强(当然也有职业素质、个人关系的因素),也就是说,就业就是一个精英主义的思考,最起码首先是精英,然后再考虑内在等适宜性因素。那么,培养学生个人的能力,让学生都有自己的看家本事,那么毕业时的就业问题也就解决了。
5
、如何发展:职业化。学生终究是要工作,工作了就是职业人,那么职业化就是学生要学习的一个方面,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职业人,是每个要工作的学生都要思考和准备的问题。学校也要为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做好过渡和引导。
6
、谁的学生:学校。学生在产业化的今天很多都成了学生的牺牲品,怎么说呢,如果你不能培养好他,不能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培养为自己的成长负责的人,那么学校就是失职的。要知道,一个有知识的笨蛋要比没知识的笨蛋可怕得多。学校有没有对学生负责,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业负责,有没有对学生的就业负责,有没有对就业的人生负责,这些都是学校要反思的问题。你不能发个毕业证就完事了,该做的去做了多少,能做的你做了多少,可以做的你做了多少?如果一个学生对学校的培养不感恩,那么很可能是这个学校没有给他什么或至少没有给他所期望的。
7
、什么时候准备:大学整个时期。不是说大一开始准备就业就是功利的,如果你一定要工作,如果你站在人生、理想、职业生涯角度看,那你从学生这个角色开始就要准备就业了,因为人生的成长是以角色来更替的,而不仅仅是时间。学生的下一步角色就是职员,那么为了顺利过渡到职员这个角色,你就要妥善准备了。至于从何时还要看个人的安排。但是学校是可以引导大一学生为就业准备的,即使四年全力以赴都不一定可以准备好职员这个角色,何况你这用一年两年呢?
三、影响就业的核心因素:
说完了理念之后,让我们谈谈实操,我的一个就业指导思想就是,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因素,然后在这些核心因素上做文章。下面所述的五个方面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因素,如果你再将其与招聘信息中五要素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依据招聘要求而提出的。
1
、观念与思维方式(对应招聘中的个人素质要求)。很多大学生对就业、工作、职场都有很多误解和误区,不从观念上出发,大学生就不会任何行动。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方式,问题是变的,经验是有限的,人生是长远的,而只有思维方式是通用的,但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形成一样难,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2
、自我与职业(对应招聘中的职业描述与定位自我)。不了解自己和职业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两大拦路虎,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喜欢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能力;不了解专业、职业、行业、企业、职能、岗位,这些都是需要学校加强教育的方面。
3
、知识、技能与能力下的专长(对应招聘中的任职资格)。本专业不专而且无业可专,不知道学什么;英语、计算机等操作技能不熟练;各项职业能力不突出,而且没有意识去加强;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很多学生大都没有自己的专长,一百个学生一个样,试想,
在没有个人特色的情况如何脱颖而出呢?连一项专长都没有,就更别谈什么核心能力了。
4
、工作经验(对应招聘中的工作经验)。校园活动不怎么参加,社会实践不多,工作实习没有,那么工作方面的经验你从何而来呢?理论学习之后还要加强实践体验,学校如何增加实践教学呢,这同时也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加强的一个工作,产品下线之后还要有测试的,合格与否是需要检验的,你不能把所有生产的产品都推向市场,即使你是免检产品。
5
、职业素质(对应招聘中的个人素质要求)。团队精神、意志、态度、认真、诚信,这些都是职业素质层面的要求,如何做人和做事,如何打造个人品牌,这些都是影响你找工作的内在软素质,硬能力可以培养,软素质就不太好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