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王钧:10万元求职的经理人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3-07
应聘过“五关”,广告背后的细节,巧合还是机缘,

尽管先后在企业里做过副总经理、总经理,但王钧出名还是因为他个人自掏腰包10万元打的事。

那个四分之一版的个人求职广告登在10月16日《北京青年报》的第一版上。一下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北京市广告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首例京城个人商业广告求职。”随后,央视二套《第一》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

11月17日,这距王钧在报纸上打广告求职正好过去一个月的时间,晚上6 点半钟,记者在中国企业报社办公楼里采访了从北京大学“从历史看管理总裁研修班”下课后匆匆赶来的王钧。

王钧告诉记者,他已经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工作,上海的一家公司聘请他担任北京分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并且王钧已经到上海参加了公司的经营会,感觉非常不错。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下周一就要正式了。你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记者。”

过“五关”

王钧在这家企业的整个应聘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王钧对自己能够顺利地闯过“五关”表现得很满意。他说,只要一个阶段出了问题,就不可能进入下一个阶段,根本没有补救的机会。

在北京公司总经理、北京公司、上海集团公司董事长分别对王钧进行过考查后,公司部到王钧曾经服务过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走访,最后由一家专业的人力资源测评机构对王钧进行了领导力、领导意识、职业潜质等方面的综合测评。王钧表示,正是因为整个过程严肃规范,让他对这家企业的前景更加看好。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王钧透露了其中的一些。

上海集团公司董事长在面试时给出的问题是:应聘成功后,你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正在北大历史系学习的王钧以三个典故巧妙地回答了这个最常见又最难答好的问题。

王钧说,首先是“萧规曹随”。从1993年至今,公司取得了而迅速的发展,这说明公司在和制度层面是非常正确和有效的,我首要的任务是执行和完善,而不是改变些什么;第二,“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我要通过以身作则带好队伍;第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要做百年企业就必须从长远出发,不能只顾短期效应。

集团董事长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实质上,王钧回答的这三点恰好点中了一般企业在招聘高级时最为担忧的三个“病根”:首先是作为空降兵能不能融入新的;其次是会不会发生“内部人控制”,做出损害企业和雇主利益的事情;最后是遇到问题和困难能不能坚持下去,无论如何,高级职业经理人的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伤害。

在招聘中担任测评任务的人力资源机构在情境模拟中着实给王钧出了一个难题。情境是这样展开的:王钧担任的角色是一个公司的经理,一个周五的下午,部门主管来向他请假,说是母亲病危在医院里,自己是个独生子,父亲也早已过世,他必须去侍候母亲。言外之意是本应下周三提交的年度报告无法完成了。规定的情境是当时公司里没有人能够替代该主管写这个报告。

王钧当时这样回答了他的主管:“下午的会议结束后,我陪你一起去看望你母亲,然后再安排两个护工护理你母亲,替换你一下,白天你抽时间处理一下报告的事情。”

王钧在他的答案中很好地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与公司利益相矛盾的两难问题。赢得了一个满堂彩。测评公司的总经理说,王钧是他测评经历中见过的“智商最高、反应最快”的经理人。王钧这时才知道给他做配角的主管竟然是测评公司的总经理。但王钧并不特别认可这种关于智商的说法,他自己把这种处理危机的能力归结为“当一把手时的磨练”。

广告背后的细节

王钧的求职之所以引起这么强烈的关注,显然是与那则与众不同的求职广告有关。除了高达10万元的广告费外,还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

记者注意到广告中有“正职优先”的字样。王钧说,这并不是因为正职的高,或者是权力大。在他看来,一把手是靠文化管理,而副手则是靠制度管理。任何一个企业在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行为、企业素质上都更多地带有一把手的烙印。王钧说,目前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他在经营企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想法、风格和抱负,他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追求一种的企业文化,而只有做一把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才能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去经营好企业。

王钧举例说明了他的观点。他在担任北京国兴三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期间,用一年多的时间,使公司由三级资质变成了国家建设部认定的一级资质;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ISO14000环境认证和OHSAS18000职业安全认证;国兴大厦被评为市优、国优管理大厦,这是写字楼的最优级。这些工作,特别是进国优是费力、花钱的事,当时也是力排众议才办到的。但这个过程对于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发挥了很大作用。当奖牌挂在大堂里的时候,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如果当时不是正职就很难干成这些事。

王钧在新公司的职务是常务副总经理。对于这个职务,他很满意。他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这个企业从来没有常务副总经理这个职位,现在这个职位是为他特设的。而作为一个刚从国企出来的空降兵,他和企业之间也非常需要一个磨合期。

王钧的求职广告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突出表明了他的中共党员身份。王钧说:“我对于‘党员’这两个字有着浓重的个人情结。突出这一点可以反映两个事实:首先,我是一个有追求、有信仰的青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远大的理想,很难干出大事业来;其二,我是在大学时代入的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生党员是屈指可数的。这说明我一直是青年骨干。”

王钧坦率地说,对于该在广告中说些什么自己也没有把握,曾经是几易其稿。比如最初也写过“酒量尚可”之类迎合某些需求的东西,但“最终的想法还是要突出主旋律”,包括在照片选择上也注意选了一张“平和、自信,符合个人一贯风格的”。他认为最后刊登出来的广告表现出了他的魄力、能力和实力。王钧表示,为了这次“跳槽”他花了很大精力,这包括他在2003年到2005年期间在上海财经大学自费读了EMBA。他动情地表示,在他自己的中,这是最后一次求职,只能做好,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巧合还是机缘

从和王钧长达3个小时的交谈中记者发现,最终王钧能和这家企业“喜结良缘”,还是有很多别有意味的“巧合”,到底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王钧别出心裁地用三个历史典故来回答董事长的提问,而董事长本人恰巧正在北京大学国学班研修,一问一答,全在会心会意;

王钧用“萧规曹随”表明要融入新企业的文化,而董事长在他参加的第一次会议上就强调员工???须认同企业文化;

王钧认为“人还是多一点好”,并把“爱国爱党”写在评价的第一条,而北京公司总经理和王钧一样也是学生党员出身,这个企业有一个王钧事先并不知道的招聘条件――党员优先;

王钧以“教者,效也”表示要以身作则,而董事长则对职业操守最为看重……

王钧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两次重大的转折,一次是他30岁生日那天写离开了公安局,然后就是这一次。从王钧的这两次重大“跳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信和喜欢挑战的人,因为他每一次都是选择了先,再求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职业操守。

王钧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找到了他所向往的舞台和事业空间。他所在的北京分公司目前有3个在建项目,并要在近期内把业务扩展到环渤海圈,而集团总部要在2008年整体上市。公司的前景深深地吸引着王钧,但更令他心动的还是公司的愿景――做一个优秀的受人尊敬的企业。他将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奋力前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