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袁岳先生近日的一篇博文:
曹德旺、周成建都没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对于管理有独特的心得,我想大半是因为他们在实践中比别人更有心。我受过高等教育但并不是学习工商管理的,但是我在创新营销与组织管理上有我自己独特的心得,而且这些心得也对我长期担任管理顾问的企业与组织提供了帮助,而我对于工商管理的独特心得来自于对于消费者、企业的留心观察。
对于熟悉我在《中国经营报》、《新营销》、《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的财经专栏的朋友来说,就知道我的知识来自于对工商实践的观察。我曾从开心网的网友留言中读到有些网友担心我长期这样演讲与主持,没有时间阅读,其实对于我来说读书是经常的,我曾经粗略地算过我到现在为止阅读过大约18000本书,而这些阅读的大部分是在我的旅行、咖啡座与听会同时进行,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用两个小时读完了安格斯·特鲁贝尔写的《笑的历史》一书,另一本英文著作《策略大师》则正在阅读中,而只要阅读就总能得到灵感,在上飞机的这几个小时内我也同时写完了三篇博客与专栏文章。
这就让我想起前几天在同济大学一位同学与我争论说,他非常想天天写博客,但是实在没啥好写的。其实在所有这些例子中,我要说的是用心的意义,用心时一切事中皆有景有灵;不用心时,一切事情皆如过眼流云。牛顿面前掉下的苹果、温州人眼中的生意,还有你读连岳专栏文章时你看到他感慨的场景,其实离我们都不远,但是却没有经过大部分人的心。
有心乃是一切善工的开端,而且用心做也是得以感召别人、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条件。我们因为有心而起头,以耐心续之,再加用心经营,那么绝大部分的事情都会有个模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人以为我天赋甚高,其实我测过我的智商,不过是个平均之数;出身平民之家,也无得天独厚的帮助;一路行来无非勤奋有心而已。
我记得小时候老妈常说一句话,“小孩子家要眼里有活”,我琢磨这话的意思是指自己留心应该在什么上用力。在我今天的工作中,我经常能遇到这类经事有心、“眼中有活”的同事,他们既可以为交流的良伴,也可以发现他们有自己独创的见识与做法,与他们一起工作就能常常得到启发与帮助,从而促进与开发自己更多的有心。有心是对于自己智力与脑细胞的开发,我们人一生所用脑细胞其实只占亿分之一二,据说聪明勤奋如爱迪生也不过用其脑细胞的8%而已,可见我们人在死亡的时候最浪费的就是这脑细胞了,换言之用心还是大大不够的。所以我们如今除了节能减耗,更要用心能而减物耗,因为我们做了太多没意义没头脑的耗费资源的事情了。
有心可以是一种技术,以我分析一本书的方式来说,我个人的经验大半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概览(很快地了解下其基本内容与全貌)、聚焦(注意其中一些要点尤其是产生灵感的部分写下标记)、关联(与其他地方的事例与相关知识连贯分析)、成型(组织成为系统的文章,从而固化为我的某个认识)。如果是进入一个城市,我会先通过一本书与本地的一份晚报概览下这个城市,选择这个城市的某几个点(通常是菜市场、老街、土餐馆、贫民窟)作为我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地方的经历比较,写出我的游记或者分析报告。而如果是一个行业,我会先迅速浏览这个行业已有的二手资料报告,然后接触访问几个关键的业者、客户与专家,结合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分析或者头脑风暴讨论,然后就可以形成一些自己的洞察与判断。
由此可见,有心不只是一个主观姿态,而是一个系统的做事模式,需要投入与用力,只是一旦形成习惯性技能,那么我们在对待类似的对象的时候处理效率大大提高,看起来似乎很快就能形成某些判断与洞察,而且也与生手辛苦的操作还要来得有效。其实,这也是某些老总与领导人看起来拍脑袋,但有的时候他们拍的脑袋似乎比你辛苦所做的科学论证要么相差不远,要么还要准确深刻,原因就在于有心已经化为出神的奇思。
青少年通常会比较容易散漫,不容易聚焦,而且因为掌握的认识解剖工具有限因此也不擅长分析。因此,有心本身就需要我们有心去锻炼,在特定的事物上培养耐力,而且在这样的需要面前积累更多的新知识。很多人知道我是主张在如今的教育体制里面只要六十分就万岁的,但我也同时主张读??、多读书的,我只是不主张为考试而读书,也不主张盲目读书,而主张有心的读书,也就是读书要么本身有了解决问题的考虑,或者是读书中的有心,也就是说在读书的时候把心得与灵感积累与固化下来。如此有心累积,你就可能变成比较有力的人了。成了有心的人,你的不同寻常就会自然凸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