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王科:身价千万的清华学子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4-04

前些天采访王科的时候,正赶上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虽然离开清华快两年了,但王科并没有一种疏远的感觉,因为他的公司就在与清华一墙之隔的学研大厦里。

我发现了一枚清华下的蛋,我要把它“孵”出来

王科生于宁波,作为当地的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和许多清华学子一样,刚上大一的王科有着同样的理想,就是一心想着将来出国留学。于是,王科大一就考托福,大二考GRE。由于英语考试成绩很高,在校期间,他还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当过老师,教了两年的GRE。

大一寒假里他就开始找了一份翻译的工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分别在美国麦肯锡咨询、法国圣哥班、巴黎国民银行等十多家世界知名公司实习或兼职。1998年,当时作为少数几个“海龟派”创业者的张朝阳来到清华大学,在一间很破的教室里向清华学子们讲述创业的过程。坐在台下听讲的王科觉得非常振奋,他想,中国的学生为什么自己不能创业呢?王科的这个想法和清华创业协会的会长穆言、杨景方不谋而合,他们一起策划了首届清华学生创业大赛,在清华校园乃至高校中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1999年4月底,清华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发明赛又开始了。在这次比赛中,王科发现了一个令他振奋不已的发明―――材料系三年级学生邱虹云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技术。当时邱虹云在很简陋的条件下演示着,邱虹云告诉王科,这是他潜心研制的一种集光学、机械、电子技术于一体的视听设备,因为在技术设计上有突破,大大降低了成本。王科说服了邱虹云,并找来了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在校MBA徐中,三人相约一起创业。

王科拿着这项技术到处找行家,问这项技术是否可行。他怀抱着样子还非常“丑陋”的投影仪,就像抱着一枚蕴藏着无限生命力的蛋,他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孵”出来!

1999年5月,王科用自己打工挣来的钱,以及向家人、朋友东挪西借来的钱凑够50万元,装了一大书包,在徐中的护送下来到工商局,注册了名为“视美乐”的公司,并在一间从清华经管学院借来的小房间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想成功,就要在失败、痛苦和绝望中再坚持一下

至今王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满街飘着柳絮的下午,他和邱虹云、徐中坐在清华园教三楼后面的一个茶馆里,计算着办一家公司需要多少钱。徐中得出的结果把几个人都吓着了―――250万!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但资金还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难题是在关键技术和公司管理上。邱虹云发明的大屏幕投影仪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要想从设计阶段走到中试阶段,研发难度非常大。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设计出来的东西在工艺上根本没法解决,很多部件在国内没法做出来。记得有一次,我们的仪器中涉及到一个非球面镜的问题。我们请教了清华大学的教授,他说,这个类似问题曾在70年代被苏联一个科学家解决过,而这位苏联科学家已去世多年了。面对这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请教了国内知名的研究专家和做了几十年光学仪器工作的老师傅,最终在几位老专家的上百页算稿中得出了数据。为了测试技术指数,我们开了三套模具,使坏了的玻璃足足装了一麻袋,最后才使透镜的各种技术指数达到要求并实现了稳定。”

“在核心电路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使用的最关键的一种芯片在国内就找不到,我们就到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专门买来最新推出的产品,但试用后发现,投影机射出来的图像始终有雪花点和条纹,无论怎样调试都不能除。”整整两个星期过去了,问题还是找不到。王科、邱虹云等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通宵工作,挥汗如雨,终于发现,原来美国人设计的芯片在初始数据上仍然有错误。于是邱虹云在摸索中反复修改着程序代码。一天深夜,当天空微微露出一丝晨曦的那一刹那,邱虹云大叫一声:“成功啦!”王科等几个同学倦意顿消,当他们看到清晰的投影画面时,情不自禁地抱成一团,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创业,就要品尝常人难以遇到的失败、痛苦,甚至是绝望。”王科说,“很多时候,只要你再坚持一下,成功就会突然到来。”

日渐成熟的技术自然吸引了企业家的关注。1999年7月,在清华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福祥教授的帮助下,王科等人终于成功地吸引了上海第一百货的250万元风险投资。“但是,当时社会对学生办企业还是不够理解,”王科说,“上海一百投资到位后,很多人认为投资商是疯了,拿这些钱给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学生们打水漂儿。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好在半年后,我们顺利完成了产品的中试,并得到了青岛知名企业澳柯玛集团的青睐。”

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大雪封了青岛机场,但澳柯玛集团的老总鲁群生还是改坐火车连夜赶来,与王科等人一直畅谈到凌晨。

2000年4月25日,青岛澳柯玛集团决定向视美乐注资3000万,共同组建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科、邱虹云、徐中也一夜变成了身价千万的清华学子。

“身价千万”不是我的目标,我要把公司办成中国的索尼

面对“清华学子身价3000万”的新闻,王科并没有感到很兴奋,因为他觉得,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饱和,一个人花钱是有限的,但创造却是无止境的。如今,清华的这枚科技之蛋已然破壳而出,并逐渐长成羽翼丰满的雏鹰。2000年6月,澳视公司年产10万台产品的生产基地在青岛落成,北京的研发中心也从最初破旧的实验室搬到了中关村上地产业基地,面积扩大到1500平方米,公司员工从最初的3个人增加到现在的107人。2001年1月,澳视公司生产的“世界首款可直接收播电视信号的数字投影机”已正式投放市场,国内已有60多家经销商开始订货。在澳视公司的演示厅,记者看到,那个最早用木板、铁皮做成的黑匣子如今已经变成流线型的蓝色仪器。王科自豪地说:“我们的全数码投影电视采用自主开发的特殊光源、成像系统、最新显示技术,可以直接播放电视、VCD、DVD、录像机、计算机等多种数字及模拟信号,还能通过网络与世界相联。这样的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其他企业能够生产,在世界范围也属于领先水平。”王科看着他们的公司迅速地成长,并不觉得满足。他说,现在我们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真正的磨练还在产品上市之后。王科说,目前他们已经与日本索尼公司洽谈合作,日本索尼公司代表福井先生告诉王科:索尼当年也是在两个年轻人的梦想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这句话一直鼓舞着王科。

人物背景

王科,25岁,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1998年9月在校期间,与同学一同发起和组织了清华大学“首届创业大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99年5月,与尚未毕业的同学邱虹云、徐中创办北京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学生创业的公司。该公司推出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技术,成功地吸引了3000余万元的风险投资。如今,他们的数字投影机已经真正投入市场。王科的目标是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把公司办成中国的索尼。

孟庆伟
转自北京青年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