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三无”产品,让消费者购买没有保障。而职场上则到处有“三无”80后人:无方向,无目标,无实现路径。80后是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第一批独生子女,大部分都是被宠大的,长大进入职场承压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放弃,而且眼高手低,有时候很不切实际。
80后人Betty职场状况
Betty是84年出生的,是典型的80后人,从小就是循规蹈矩的,天天向上,努力学习,直到大学毕业也没让父母多操心。但是,问题出现在Betty毕业后这几年里。Betty学的是物流专业,当时这个专业是比较热门的,家里人和自己认为热门的比较容易就业就填报了,也没有想太多。毕业后,Betty去了一家货代公司从事海运操作。刚开始,Betty充满学习的热情和新鲜劲,但是随着工作越来越熟练,直到后来的机械化的重复着,Betty忍受不了这个枯燥琐碎没有尽头的工作,一年合同到期就走了。之后,Betty听说导游不错,旅游还能赚钱,便考取了导游证,去了一家旅行社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底薪,只有带队提成和回扣,很不稳定,而且真正的工作和纯旅游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半年后又走了。之后Betty去了一家日用品公司,主要负责行政及企划工作,因为公司规模比较小,工作也比较烦琐,没什么发展,一年后便辞职在家了。父母实在不放心Betty,拖人给她介绍去了电信公司从事市场推广工作,工作半年多了,Betty觉的自己像在养老,想想未来真是很恐慌。Betty其实自己有很多想法,比如希望自己能成为企业管理层,能成为职业经理人,或者自己去创业,但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不清楚路是怎么走出来的。想法太多,现在反而变成无方向,无目标了。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
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很多80后职业人。其实,他们大多对工作对事业有追求,表示愿意吃苦,但是一来他们想法太多,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和外界客观因素,只能在职场做盲目的探索,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和切实可行的目标方向,从而越走越心慌。二来,他们往往不可抑制自己的急功近利,怕浪费自己的时间,遭遇挫折容易放弃。Betty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因为当时对职场领域不了解,盲目选择了热门专业,不考虑是否适合自身,这个是她犯的第一个错误。进入职场后,心浮气燥,跟着感觉走,频繁跳槽,没有系统的规划,这个是她犯的第二个错误。Betty沉静,友善,有责任感和谨慎,她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喜欢学习新技能,但容易厌倦,喜欢使用比喻,跳跃性地展现事实。所以,Betty之前从事内容一成不变或者薪资不稳定的工作时会很痛苦,没有安全感,心理潜意识的会进行排斥。
Betty适合的职业路径
创业对于Betty来说,目前肯定是不现实的,一来性格上有弱势,二来目前能力上也不吻合,风险承担力现在也几乎没有,所以这条路应该先放一放。而企业管理层,职业经理人又是比较广的范畴,不同行业企业中都存在这样的岗位层次,不能一概而论。Betty适合做理顺事实和政策以及人员组织工作,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找出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在目标明确的工作中能运用娴熟的技能,这样的工作特征方向比较多,但是她目前的竞争力也比较分散,在各个领域内都有涉及但都不精通,所以需要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建议她往市场方向发展,下一步可以求职于快消行业或者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策划职位。市场策划对内涉及文字、宣传、图片、布置、公关、CI设计等内容;对外涉及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所有媒介、媒体、各类广告、活动、新闻发布及联系、外协、招商、营销等系列工作步骤的总和。Betty之前从事的日用品公司行政兼企划工作及之后的市场推广工作,可以有效的帮助她进入快消行业市场策划岗位进行转换。而求职于房地产行业,因为没有涉及过,所以求职上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回报率比快消行业快,但是因为岗位的相通性,可以在求职技巧上下功夫,通过外在包装进入适合发展的平台。切入后,因为之前的工作经验是比较分散的,所以还是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参加营销策划、管理方面的培训,把握市场以及策划方面系统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实战能力和经验。等到时机成熟,需要摆脱基层策划岗位往综合的市场主管或者经理职位攀升。
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
因为教育体制性质的决定,80后人在学生时代目标是清晰的,就是考高中,考大学。但是进了大学后,大部分人有的是虚无缥缈的想法,而没有切实的目标。导致在学校里有混混噩噩的混日子的,及格万岁的;有拼命考证书,却不知道对于以后有什么帮助的;有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把考研当目标的,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发现硕士就业形势也严峻。80后的职场迷茫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问题的症结却是一样的:无方向,无目标,无实现路径。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不管你目前是还在校内,还是刚刚踏入职场不久,抑或已经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已久的80后人,不妨暂缓下脚步,调整下心态,在清楚自我,清楚职场后,明确了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后,再大踏步的走出去,顺着适合自己的路径去走好每一步,切不要长时间的充当职场的“三无产品”,成为企业和职场的劣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