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法律专业
当今时代,人才济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面临的往往是“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大学生跻身在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满地传单简历,满处吆喝叫喊,放眼望去各色人等纷纷使出绝招前进。一男生鄙视身边某联大学生,递简历时大声说:“我是北科的!”联大败退。另一男生马上站出来:“我是北航的!”北科败退。另一男生推开他说:“我是北大的!”北航败退。就在他得意洋洋傲视群雄时,身后有一声音响起:“我也北大的,研究生。”中本科生皆败退……”
以上也许只是一个笑话。但是这学期以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明白了大学生在当今严峻就业压力下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使自己的理想职业不那么理想化,而是使其基于现实,对今后的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指导。
自我分析
是典型的闷骚型性格,内心情感丰富,经常有很多想法,但是却从来不溢于言表,表面上总是表现出很冷漠,其实我觉得自己的内心是个矛盾体,其实很想成为让大家觉得跟自己交往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但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缺乏自信,沟通能力也欠佳,在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往往没有达到自己希望的效果,常常事与愿违。跟我比较熟的人都说我脾气特倔,不肯服输,又受不了打击,极容易受内伤。
兴趣爱好方面,我喜欢弹钢琴、摄影、Photoshop,喜欢动漫,学习语言,体育方面比较擅长羽毛球。还喜欢唱歌,但是从来不敢在众人面前清唱,喜欢在KTV里K歌的感觉,K得还能拿出手。让我惭愧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虽说很多,但是缺乏的东西很致命——坚持。总是憧憬着在众人面前能拿出一项高精尖的出来展现自己,但是事实却是自己只有半桶水的水平,只能在菜鸟面前秀秀,搬不上公众的台面。
我现在所拥有的技能包括:英语(四级未过)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二级结果还没出来,但是估计自己能考过);进入大学以来所学习掌握的法学专业知识。
我认为自己急需加强的技能包括:与人友好交往沟通的能力——面对陌生人或者是不熟悉的人,经常会陷入一种双方都尴尬的境地,好像总是对人有种隔阂,不容易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与人交流时有时候会感到不安和局促,没法做到大大方方、自自然然的。其实这不仅是我急需要加强的技能,这也是我所想要达到的一种状态,成为一个有自信、淡定的人。
除此之外,还要提高的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我对一句话特别有同感,就是“作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就是作家能把自己所想的东西用文笔表达出来”,其实我是一个有想法有见解的人,但是我当众讲话的时候就会紧张,或是在向别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向别人转述一些问题或者事情的时候,往往辞不达意,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效果,没法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表达出来。每当遇上种情况,我都会伤心的对自己评价一次“怎么那么不会说话”,然后沦陷在无与伦比的纠结中……文笔方面的话比较喜欢写一些心里比较零散的、表达内心感触的文字,但是文采一般,遇上正式场合需要发挥的经常就辞穷。
专业分析
我所学习的是法学专业。其实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前三个志愿都是跟英语有关,法学是我的专业第四志愿,当时也做好了服从专业调剂的准备,被法学专业录取之后我莫名其妙了一阵时间,心想为什么降了那么多专业志愿分还能进法学院,后来仔细想了想,其实自己挺幸运的,也逐渐喜欢上了这门专业。
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们,如果毕业之后想从事跟自己专业挂钩的工作,有几个方面可以选择:都会想到的干律师、法官、考公务员进机关或者公检法,还可以进企业干法律顾问,作为应届毕业生的话进企业可能会有难度,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企业可能会要求从法务助理干起,然后才成为法务专员,除此之外,还可以进高校当老师或者做法学学术研究。
虽说法学专业听起来像万金油一样海纳百川,出路很多,但是就目前我对法学这个专业最强烈的感触就是——学法的人相当泛滥。有一次坐火车来北京,无意中了解到同一车厢里头(包括我)竟然有三个不同年龄、社会、学校背景的都是(或者曾经是)学法的人,我们三个人当时都特别无奈的惺惺相惜起来。我对这件偶然事件记忆十分深刻,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特别出色的法学人才,想从事法律工作,谈何容易!
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我通过网络查阅了相关一些专业分析资料:
法学专业经过20年代初短短几年的迅猛扩招之后终于“积劳成疾”,已经连续两三年在一类学科中就业率垫底,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法学专业热招生冷就业的话题也就一直为人们所探讨,而06年关于取消本科法学专业设置的说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学教育于法律职业之间存在冲突,法学学士、硕士不能立刻从事与法律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官,检查官,律师,法律顾问等工作,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而通过率仅10%。二,公务员职位有限,一个岗位有几十上百个竞争者。三,转行发展困难,其他专业毕业生有进入法律行业,导致竞争更激烈。
我的职业选择分析
一、我的三个职业目标
(1)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这是我意向追求的目标)
(2)助理→主管→高级法律顾问
(3)如果转行的话,想当一个糕点师
二、路径选择和选择理由
通过司法考试,考取研究生,我知道这是现阶段法学专业学生的最典型的选择,我承认我也属于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渺小的一员。
SWOP分析
三、我的第一职业目标——诉讼律师
要想成为一名律师,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司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其特点是难度大、通过率低。司法考试的复习资料阅读量巨大、记忆的知识点繁多,复习到最后比的就是谁的韧性大,谁最能吃苦。制定复习计划贵在执行,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应该不折不???地完成。执业证书要实习一年后才能申请,所以在考到证书后,再找个律所挂一年,毕业的时候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从事律师实务。其次是工作经验。法律是一门“世俗”的学科,法学界的很多老师也涉足法律实务。经验需要自己利用时间,去一些律所和外企的法务部兼职(实习),这些对毕业时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干得好,毕业后很可能就留在那里。
对于诉讼律师,很多人都是保留有荧屏上的形象,而实际生活中,律师的工作内容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了解到的。而我的目标是通过从律师助理的磨练从而成为律师,所以应该对律师助理的工作内容多做了解:
律师助理工作内容包括:①协助律师处理日常事务;②拟写各类法律文书;③搜集、准备、整理及保管法律文件;④开展日常法律咨询服务;⑤庭审前的准备以及辅助进行调查取证工作;⑥辅助进行案源开拓工作。适合人群:①法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②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掌握相关法律技能;③具有良好品德修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④熟悉律师工作流程。
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1、 首先是法律理论知识,即使都说在大学四年本科阶段所学的法律理论只是在基础不过的东西,拿到社会上根本还办不了案子,离真正接诉讼案件还远得很,但现阶段我的状况是,自己平时比较懒散,都是到快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虽说成绩还不错,却不能真正学好东西,地基不牢固,别说做律助,就是连过司考都还远得很。
2、 平时不会主动关注一些法律方面的动态,主要靠老师课堂的讲授,没有作为法律人的感觉,遇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没有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一年多下来,没有收获到真正法律精神的成就感。
3、 外语学习的放松。
4、 沟通能力弱。我认为这是要成为律师最重要的一个素质,但是很不幸这却是我的弱项。口头表达能力弱。向别人解释什么问题或者是在公众面前讲话的时候就会逻辑混乱,辞不达意。书面表达能力弱。想得出来,写不出来,还不会用“法言法语”。
5、 还没有什么实践经历,缺乏社交经验和技巧。律师要接触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案件,掌握各领域的知识很重要,而自己也了解甚少。
追求目标的行动计划
1、 既然本科阶段,那就坚持做好学生学习的本分,争取再拿奖学金。现在大二上学期专业课程还不多,保证每周的自习时间,做好刑法、民法的课前预习准备,课堂上有想法就表达出来,不能再闷着自己想想就算了。自习时间定为每周至少三个晚上。从图书馆接本科阶段配套练习书,开始练一些司考题。
2、 拓展专业外知识。国图的卡既然已经办了就要充分利用,周末有时间去国图,每个月至少去两趟国图。现在除了学习方面,还要做好两个工作:一是山樱社杂志编辑部的负责人之一,近期目标是坚持负好责任,搜资料,做杂志,肯付出多一些,把11月份的杂志做好。二是社联宣传部的干事,大二当干事心理或是其他方面上会遇到一些别扭的地方,近期的目标是调整好心态,协调两边的时间。
3、 上网时候关注法律动态,可以把一些法律网站当主页,以打开浏览器就能先关注到最新法律方面的信息。
4、 明年拿到英语四级证书,明年暑假回家通过父亲找一家地方律所实习,熟悉律师工作流程和庭审程序,学习接触法律文书写作。
5、 大三准备司法考试,有能力尽量在北京的律所实习。大四准备考研。
6、 平时不管是有活动还是社团社联的工作或是做实践活动,鼓足勇气多说多做,敢说敢做,多跟别人交流。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将继续激励我为自己的人生拼搏,走了自己选择的路,就要面对自己选择一切困难,我也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以后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工作上的风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