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测试得分160的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被问到一个思考题:“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所致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如果你已经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那么你与IQ160的阿西莫夫一样。
每个人都是由历史塑造的,时世造就了英雄,反过来英雄加强适合自己的时世。这种宏观的发展聚焦到个人身上,也就是每个人未来的发展很多是由已经经历的历史决定。于是,人们试图从过去的经验里,找到自己可能未来发展的方向。
美国密执安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卡尔·韦克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各自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观察的结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在瓶内到处乱飞,却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那么,人的生涯到底该基于历史的确定性去规划,还是必须随时打破原来的历史,做出全新的选择?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看生涯规划的发展史。
伟大的时刻
1908年,从事改革运动的工程师派帕森斯(Parsons),在波士顿成立职业局,出版《选择职业》著作,奠定了科学职业指导的开端。帕森斯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自此,人的个性与能力差异被承认。帕森斯提出了职业辅导的三个步骤,也就是“知己、知彼、决策”。
而在这之前,从1850年代起的西方工业化发展,使人“机器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比如福特汽车的理念就是:“我们雇用的是两只手”。随着生产效率越来越提高,人们开始追求自主性与个性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帕森斯的理念诞生。随着“职业辅导之父”的出现,许多“知己”的方式从心理学领域出现,比如1916年比奈-西蒙智力测评用于职业测评;1927年斯坦福大学开发出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1959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具有极广社会影响的霍兰德兴趣六边形理论。
所有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都标志着对人个性的系统化尊重。从此,人的主体性得到了承认,人不再是只工作的机器,而是具有自我价值的独特个体。但这种发展走向极端的时候却又回到了“机械化”人的境界:似乎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确定的世界、匹配是某一个重要时刻的选择而已、朝着某一个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可预测的生涯规划诉求
比如现在让你回答,你最适合做什么?相信你一定开始回忆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你会列出一个清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如果你做那样的事情,你将得到最大的快乐。因为你相信:世界是一个确定的样子
在咨询室里,有个困惑的职场人。咨询师准备系统地了解他适合的空间。但他突然焦急地说:您不用这么细致地与我分析,您只需要基于您的专业背景,告诉我目前都有哪几个职业领域非常冷门,但是过上两三年他们就会成为非常热门的!
其实当人们还在小的时候,就基于未来可能的样子在被塑造——围棋、钢琴、小提琴、奥数、舞蹈、体育——我们都在追在未来可能会升值的领域。上了大学就想转到热门的专业、院系里去。我们都在假设,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而且这个样子会持续到我们的投资兑现的时刻。于是我们都习得了向光性——向着那些热门的、社会认为“成功”的领域努力。
而且关于“男怕入错行”的理解,人们开始执着地贯彻“职业辅导”的理念。大家都熟悉了Holland或者某某匹配理论,开始去分析自己是哪一种人,然后自己这种类型的人在哪个领域里会得到最大的“成功”。而且坚信,只要以这样的思路去努力,一定会“天道酬勤”。于是职业测评大行其道,每个“积极的,关心自己发展的”人都会乐此不疲地进行职业测试,给自己贴了一张张具有咒语效应的标签。
但似乎这个时代已经对这样的观念提出巨大挑战。流行潮流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上面列出的“才艺”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90后”皆具的基本素养。未来会变成什么,似乎已经越来越难以预测了,就像2012是否真的会来一样。个人发展的领域,“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似乎也已经没有那么强大的控制力。人们突然发展,这个世界充满机会与诱惑。因为世界变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是时候静下来思路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只有“极静才能生慧”,急中只能生智:文中开头的那位汽车修理工告诉IQ160的阿西莫夫:“盲人会说:‘我要买一把剪刀’”。目前已经是3C(Change、Challenge、Chance)的时代,世界已经不是一个确定的样子,试图做一个十年的战略往往是水中捞月。
混沌系统的生涯现实
其实,上面的职业辅导的“匹配理念”都是基于“确定世界”前提的。但这个前提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曾经的高考状员们,在就业时痛苦不堪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是需要改变生涯理念的时候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三类领域:确定的领域、随机的领域、不确定的领域。确定的领域是科学的世界、随机的领域是概率论的世界,而不确定的领域则是混沌的世界。在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准确对日蚀、月蚀等现象进行预报,而且料事如神,分秒不差。而抛枚硬币到地上,最后硬币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就是一个概念事件(次数足够多的时候就会得到1/2的结论)。而你买股票会不会赚钱、做这个工作是不是会非常有前途,则是无法确定的事件,即为混沌事件。
从混沌事件的属性,可以奇妙地发现它们与生涯发展密切关联。混沌系统的第一个属性是内在随机性:微观上看到的规律无法扩展到整体——我们中国人每个人都是勤劳的,但总体上就是没有美国发达;在股市内买卖股票的每一个个体期望价格是确定的,但宏观整个股价涨落则是不确定的。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我们每天都在做“正确的”事情,做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事情,但未来看可能历史里做了许多错误的傻事。
混沌的第二个属性是初值敏感性:即从两个非常接近的初值出发的两个轨迹在经过长时间演化之后,可能变得相距“足够”远,表现出对初值的极端敏感,即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个现象被也被称为“蝴蝶效应”。也许一个人因为小学的时候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而成为数学家、因为父母很小很小时说过“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于是最后成长为一个“假小子“样,而且不知何故地喜欢暴力。也许因为你看到这篇文章,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涯问题,从而做出一个小小改变或选择,而这个改变可能使你50年后会成为非常不同的样子。
混沌的第三个属性是:非对应有序,混沌不是纯粹的无序,而是不具备周期性和其他明显对称特征的有序态。比如蜜蜂在蜂窝筑构行为中,低等昆虫蜜蜂看似乱纷纷飞舞,由无数个蜜蜂自我随机运动,却表现出一种高度有序性和目的性。过渡到生涯理解,即你无法从某一个成功者身上总结出自己最适合的行动方案。
总之,混沌的生涯系统告诉我们,现实世界的事情是充满敏感性和突变性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走好分叉之路。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人生路漫漫,关键就是那几步”、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所谓“塞翁失马耶知祸福”。
混沌系统里的生涯实现
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林平因为离婚事件的打击变得抑郁,甚至有过轻生念头。但五年之后,她像变了一个人:乐观开朗,而且正在积极从事助人的工作!她以前从事IT领域,收入颇丰,但这个离婚事件作为一个敏感的“初值”迫使她在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中喜欢上了心理咨询。于是她重新选择了一条人生道路,而且似乎现在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乐趣。
知而后行 VS. 行而后知
在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知而后行”,但在混沌的世界里,你无法从历史里知道未来,或者说无法从历史里知道确定清晰的未来。因此,你需要做的是“行而后知,然后再行,再知……”
历史的“知”都是历史的事件塑造出来的。因此需要先行动,行动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现实的“知”是什么。就像瓶中的那只蜜蜂,需要行动几次被撞后总结新的“知”,然后采取新的行动。这时,方向也许可以有,但达到方向的过程则需要曲径通幽,而不是坚信“铁杵磨成针”,因为木杵只能磨出牙签。
对于那个个案想知道未来两三年后热门的职业领域,我的回答是:如果我知道,我现在就去做啦。需要知道的是目前最热门的是什么,自己是否适合、是否有条件进入。如果没有,那么最快具备条件的方法是什么。知道之后,迅速行动。行动过程中,随时分析这个选择的真实性,与自己未来发展期望的吻合性。
自我“分形的”成长
混沌系统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分形现象。分形就像菜花,每一小朵放到非常大的时候和一个整菜花样子相似。分形成长的本质,就是不要试图等待一个机遇的来临,机遇都是通过行动把自己历练成像个机遇适合的样子,然后机遇就来来临。说得再直白一点,那就是在自己目光所及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尝试,通过行动去实践自己的生涯探索。
“你永远不能指死一只鸭子”,你需要行动,你需要杀死它,然后还需要去烤。
就像著名的生涯理论家John Krumboltz(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谆谆之言:幸运绝非偶然。
当你每一刻都是积极的、自信的、具有行动力,那么你的生涯总体也会如此。
一切经验都是历史
布拉多印第安人在进行了千百次的狩猎之后得以积累丰富的有关猎物、追踪、天气和地形的经验。通常情况下,他们会依靠狩猎队伍中经验丰富的猎手的知识和智力进行判断;然而在外界环境的变数加大或遭遇其他特殊情况时,布拉多印第安人便会把经验搁置一旁,转而求助于非逻辑性的“魔法”。从现代的理性人的观念来看,这样做简直荒唐可笑,但布拉多印第安人的魔法却带来了一些超出经验的新事物,使狩猎最终得以成功。魔法为其固定的狩猎模式引入了一个随机的变数,狩猎的战术因此不会墨守成规,避免了由于一味遵从经验而可能造成的无效追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以往的成功经验而导致的失败”或者更简洁地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太信得过让他成功的萧何了,结果被萧何骗到了宫中成了刀下鬼。
因此需要时时分析此时此地的资源与机会是什么,把此时此地该做好的事情做好,未来就可能会更好。不要“活在他方”总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思想可能的未来,而时刻把握住现在。那么想想你,你现在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将准备收获些什么,准备为自己混沌发展的生涯接下来做些什么?当你的生涯有了这样的思考,并且再有充分的行动时,成功的生涯就是可以被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