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筠,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工作情商研究者。在上海电视台《心灵花园》、央视《心理访谈》等节目中出任嘉宾。著有《工作其实很简单》、《爱情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很简单》。
我在长沙某大学做过一次讲座,当时在座有五六百的学生。我问大家:“假如你将来的工作与现在所学的专业没太大关系,有谁还愿意选择现在的专业?”结果,只有三个学生举了手。这说明在座绝大多数人选择专业,凭的不是热情,不是喜爱,而是为了找工作或者听从长辈意见。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树立职业理想,不是显得有些可笑吗?
很多人说,是经济危机造成的就业紧张让大家放弃了职业理想。但我觉得,能被轻易放弃的理想,其本身就没有多少底蕴。经济危机导致的迷茫和痛苦反倒是一种好事,它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机会。
建议毕业生在找工作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我擅长什么;第二,我对什么事情有热情;第三,我觉得做什么工作是有意义的。回答完这三个问题,你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如果这个答案和你以前的专业、教育背景不相符,可以去接受一些相关培训,也可以做一些基层的工作,慢慢地去靠近自己的理想。
在我的讲师团里有一个小伙子,他是清华IT工程专业毕业的。当初,他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但是父母觉得有前途,便让他去读。他很聪明,学得也不错,在美国的硅谷就过职。可即便这样,他也不快乐。后来有一次,他开车的时候听到了我的演讲录音,忽然就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心理学才是自己想做的专业,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在这里。于是,他毅然开始重新学习,在美国读了一个心理学硕士,回国后加入了我们的讲师培训团。他做得很优秀,也很快乐。现在他快四十岁了,转了一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觉得还是蛮幸运的。
大家千万不要掉入这样一个逻辑:我已经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做现在的事,放弃不是太可惜了吗?那你想想,如果这样下去,你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岂不是更加不值得?
当然,不可否认,还是有一批人真的很有职业理想的。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热爱什么,也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在哪里能得到实现。比如,有人立志要当老师,有人喜欢公益事业。再比如我自己,就是从十二岁时目睹了母亲在上了心理成长课程后的神奇转变,于是立志成为一位心理专家。我坚定地认为,这就是我的人生意义,于是就努力去实现它。对于这样的同学,我建议,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如果你丢弃了,很可能就找不到自己了。当然,具体的做法需要有弹性。比如,你的职业理想是做大学老师,而现在重点高校很难进,那你可以先进非重点高校,或者小城市里的大学任教。这样的弹性选择,可以帮助你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虽然经济危机给我们找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千万不要把精力花在抱怨上。最近,我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抱怨的帖子,说社会制度不好,说生不逢时,认为自己花了好几万上大学,最后工作的月薪还不到一千块……每次看到这些,我都觉得很遗憾。因为,抱着这样的心态肯定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没有企业愿意聘用如此消极的人。我常常说,苦难是最糟糕的履历表。有些毕业生到我们公司应聘,履历表很漂亮,但人是紧绷的,脸是苦的,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被录用的,因为今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挫折和挑战,如此消极又如何能渡过难关呢?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当下正是锤炼自己的一个好机会。21世纪唯一的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我们指望外界环境稳定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培养自己以不变应万变的EQ素质,比如沟通能力、冲突处理能力、抗压能力、自我调试能力。如果这几个能力都具备了,再加上不错的学习能力,我们就一定可以成为职场的赢家。
编辑:孔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