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青年报》11月11日转载了一篇《心理学教授选弟子》的文章,文中披露了一位心理学教授在录取报考她的研究生时,取了分数略低的第二名,这样做,既不是徇私舞弊或是屈服于压力,而是另有其因。
教授以前总是挑选那些得分最高、看起来兢兢业业、学习刻苦、埋头苦干、像鸡啄米一样片刻不闲的学生。教授称他们为“苦大仇深型”的学生。许多年过去了,教授有从容的时间,以目为尺,注视他们的脚步,考察他们的历史,以检验当年决定的命中率。教授发现自己错了。在未来的发展中最生龙活虎、最富有潜质并且宠辱不惊成为真正的学科俊才的是那样一种人——他们表面上像狮子一样悠闲,甚至有点漫不经心和懒散。对于导师的指导和批评,往往是矜持而有保留的接受,使得他们看起来不很虚心,他们失败的时候难得气馁灰心,几乎不需要鼓励;辉煌的时候也显不出异样的高兴,仿佛对成就有天然的免疫力。他们的面部表情总是充满孩子般的好奇,洋溢着一种快乐,称之为“欢喜型”。
“苦大仇深型”的学习者,主要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一旦达到目的,对于科学本身的挚爱就渐渐蒸发。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自然无可厚非,但作为学业继承者,则不是最好的人选;“欢喜型”的学习者,也许一开始他们走得不快,脚力也并不显得格外的矫健,但心中的爱好,犹如不断喷发的天然气,始终燃烧着熊熊的火焰,风暴无法将它吹熄。在火光的引导下,“欢喜型”的人们边走边玩,兴趣盎然地不断登攀,直到高原的天际。
若是为了一个急切的目标而读,待时过境迁,就会与书形同陌路。如果真是喜欢,就会永远将书安放枕边,梦中与书相会。
内职业生涯是指那些内心渴望做的,认为对自己和社会有价值的,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个职业,在暂时没有收入和当经济情况衰退时,仍义无反顾追求的事业,内职业生涯的确定需要经历有梦想,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培养和磨练自己的能力,在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中选择对自己来说最有意义的,符合自己的性格,并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还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对自己的支持等纬度,也可借助心理评估辅助确定,内职业生涯确定以后,人变得有目标,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对时间会更珍惜,也会更加关注社会中与此相关的问题,会努力做更好的自己,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会更自信和达观,随着经济的复苏,会收获曾付出的艰辛努力回报,更重要的是,会不断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也会起到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