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建设中....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4-26

【摘 要】面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中遇到的一些矛盾,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指出就学生因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焦虑和行为上的盲目应对来看,重在意识唤起和实践中给予科学的生涯指导。面对学校观念的重视与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出现在课程开设与建设中的欲速则不达的矛盾,需要双管齐下从课程建设的微观和宏观进行建设。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建设 矛盾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85-02
时下,当“毕业即失业”、“毕业不失业”等说法被广为关注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各高校纷纷开始重视并着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却遇到了一些存在于观念和实践领域的矛盾。这些矛盾其实就是我们在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时需要去面对和探索的。或许当其解决之时,也就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真正建立自己特色和体系之始。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
1.从学生的主体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来看存在着两方面的矛盾
第一,在观念层面存在着因就业压力导致的心理焦虑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矛盾。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对就业形势的忧虑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另一方面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职业生涯规划有何用处,或者零星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后,就主观的认为生涯规划不过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用处;对相关的活动不感兴趣,对开设的一些课程也只是应付了事。毕竟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学历教育的影响下,正处于在职业发展探索阶段的他们却很少正面接触职业世界,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大多是听从家长的意见,故而导致一直没有养成一定的择业意识和职业发展意识,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也就不足为奇。
第二,在实践层面则存在着部分学生为积极应对就业压力而呈现的盲目行为与科学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缺乏。校园里流行的诸如“考霸”、“面霸”、“巨无霸”等词汇,反映了部分学生为积极应对就业压力而表现出的一些盲目行为。例如,一社会保障专业的女生在校期间考了英语、计算机、驾驶证、普通话证书、会计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并参加了法律专业的自学考试。毕业时她本可做幼教老师,但却拒绝了,理由是她发现自己曾经很羡慕的教师职业原来根本不喜欢,于是目前仍处于茫然的求职过程中。当问她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时,她认为规划再好不如考证有用。这类盲目忙碌于考证的学生并不少见,他们因缺少科学规划,所考证书没有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于是形成了貌似积极应对就业其实是盲目行动的矛盾局面,陷入了积极准备但仍准备不足的怪圈。盲目不仅分散了他们有限的精力,还导致了就业时仍然缺少准备和缺乏竞争力。这就是典型的因缺少有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带来的盲目行动。在一份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七所大学的调查中显示:有34%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即便是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中,也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有46.9%的被访学生他们虽然想过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但并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
2.从学校角度来看主要遇到的矛盾
观念上开始重视,但具体课程建设中则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观念上看,由于受到有限课时资源的制约,于是会有一些专业系部认为该课程在与专业课抢课时。实践上看,主要遇到的矛盾是供需的矛盾,毕竟职业规划课在我国才刚刚开始起步,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如理论体系、管理机制、师资队伍、教材等客观困难,从方法到途径、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系统建构。故而虽然各高校从各种渠道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但是因为覆盖的范围与深度、内容的适配度等,学生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有11.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本校的职业生涯指导;42.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或招聘面试技巧、就业理念相关的培训。”
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处于一种矛盾的进程中,从学生层面看有需要但却缺乏必要的认知,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则是力求给予指导但并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此外,还存在着一些争论:这门课程是该课程化还是实践应用化?是该专门化还是将其渗透到其他相关课程中去?对这些遇到的矛盾和争论,我们尝试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二、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的思考
第一,就学生应对就业心理上的焦虑和行为上的盲目来看,重在规划意识唤起和实践中给予科学规划指导。具体而言就是唤起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之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实践,从而真正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积极应对就业。首先,真正唤起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从三个观念入手:一是自我负责,每个人的生涯最终的责任人只可能是自我,不能指望或者依靠别人来负责;二是人人都需要规划,每个人的一生仿佛一次飞行,而科学的生涯规划无疑是为其装导航系统,失之则人生这场飞行变成了一次盲目的漂移。三是生涯规划是终身探索的动态过程,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实际上是理想和现实权衡妥协的产物,通过规划与探索帮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其次,充分考虑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导向性、时间阶段性和全程发展性特点,从认知教育、能力训练和服务指导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得他们能够较好的完成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得到必要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从容应对就业。并且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适应职场,培养自己的职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上可见,心理的焦虑感只有靠充分的就业准备来消除,盲目的行为则要靠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规避。
第二,面对学校观念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因客观因素制约导致的欲速则不达的矛盾,需要双管齐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进行课程建设。首先,扎扎实实的从课程建设的微观处入手,抓好大纲、教材、考核评估和师资四项建设,真正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育教学落到实处。尽管受到师资、机构、大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决不能坐等东风,应尽快建立贯穿大学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结合现有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资源旦完成渗透教育。其次,从宏观来看应着力于课程的整体建设,进行深度探索,实现立体建设。通过提供整体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成长提供高质有效的服务,进而真正改变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供需矛盾。我们知道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了结式就业???即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尽可能使学生顺利转为职业人,以免毕业即失业;第二是和谐性就业,即帮助学生寻求匹配度较高的职业;第三是发展性就业,即培养大学生自主择业发展的意识、理念及能力,以图其长远的职业发展。基于此该课程的整体建设必须是两全:即全面、全程。全程既是指课程覆盖学校各个年级;还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养成对自己整个生涯的可持续职业发展力的自觉规划。
全面指的是以择业为显性特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实关注的是学生全方位的生涯教育,择业不过是一个方面而已。立体建设就包含课程体系、测评辅助体系、辅导调研体系、职业咨询体系、学校和社会资源整合体系的建设。其实只要完成了“两全”建设也就实现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立体建设。立体建设自然实现了课程化与渗透化的结合,展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相得益彰与互不取代。而诸如“专门化与渗透化”、“实践化与课程化”等争论也就自然消解了;由此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这些矛盾,恰恰反映出其整体建设不够。
总之,我们在进行该课程的整体建设时,既要构筑其知识体系,但绝非将其教学知识理论化;教育过程中凸显应用性的同时绝不只是短视的唯实用至上;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以获幸福人生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明白规划不是点石成金,制订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既是一种自我教育,更是一种人生准备。对学校而言,建构起能培养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更是势在必行。
〖注 释〗
1 张生妹、吕京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成因的浅析[J].人才开发,2007.2:14~13
2 马亚静、谷世海等.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2:136
参考文献
1 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
2 王泽兵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7
3 余修日等.谈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建设载[J].教育探索,2007.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