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在边陲城市佳木斯给黑龙江省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的老师授课.
培训目的是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参与培训的是省高校一线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包括学生政治辅导员、就业指导课专兼职教师)。
两整天满堂灌式的讲座已经让老师们昏昏然,对最后半天的课程的参与热情降到冰点一下, 我捧着这极度难受的半天任务,琢磨着如何抛出些感兴趣的话题适时驱走参与者的倦意。
台下都是年轻的面孔, 我们年年讲, 参与培训的老师年年换。老生常谈的内容已经使我们这些授课者都感到倦怠,奈何参与培训的总是一批又一批的新晋青涩面孔。望着他们我经常乐观地妄想,是因为我们黑龙江的高校太多有大批辅导员需要轮训,还是主管部门异常关注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总能挖掘出些许没有被培训过的新兵?
我们曾经的那些批亲传弟子们哪里去了?是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得好,作为职业生涯理论成功的实践者、如意获得职位升迁,脱离了一线就业指导教师的队伍,还是职业规划的目标实现不了,退而转行寻求其他发展?抑或高校一线就业从事指导的辅导员队伍根本就留不住人?想到这,我的眼前也一亮,此次克服课堂瞌睡的沟通主题横空出世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了吗?”
一经抛出,课堂的热度陡然上升至100°,踊跃表达者手臂林立,倾听者眼睛也放着光,果然是个好话题。
高校辅导员是我们国家独有的高校教师类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角色定位应该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任教师。在如今大学生就业已经变成民生问题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又变成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日常工作在集教育功能、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服务内容。所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界定在高校辅导员常规工作范畴内的权重?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评价激励等人事方面至今没有做出恰当的制度安排与权威说法。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对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有专门的职称晋升系列与奖励方法,对于一线的辅导员似乎没有一个清晰地、可量化的,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平台与职业发展有空间。
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主体性得以发挥的过程。开拓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就要让辅导员有自己的“地盘”,特别是对于有志于终生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给他们一个永久性的“地盘”,设置辅导员相关资格认证,设立职业发展目标,拓宽职业发展平台,增加职业发展的培训力度,从而使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促进辅导员个体的协调性成长。
作为一个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与理论的传播者,首选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集大成的学者,对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哲学以及职场等方面的学科有系统了解,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在授业时做到对系统理论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全方位接纳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并促使他们完成主动思考的过程。其次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成功实践者,这种自我成功的经历分享会更有底气地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真实感,使学生在感同身受的氛围中开启独立意识,激发学生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与主动精神,充分挖掘出学生的主体潜能。
如果高校长期把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就要通过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推进辅导员角色向职业化发展,在队伍建设与队伍稳定上多下功夫。现实中大多数高校都是选择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担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太多,管理经验乏力;思想不稳定,工作缺乏专业性和职业化,同时培训力度跟不上,最后导致大多数辅导员干几年就离开辅导员岗位。
职业生涯辅导需要一支专门化、专家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而这些经验的积累非一日之功。围绕大学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开发,高校辅导员应作为任课老师和科研相结合共同开展,才能最终成为一名学生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级德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一种过渡性职业。
有大师的地方才叫大学,有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的校园才会有前仆后继、怀揣目标、善于规划、勇于实践的大学生。
(此篇文章借鉴侯士兵先生的部分观点,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