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教师的优秀源自反复练习与持续进步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8-2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教师的成长和塑成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事实证明,优秀的教师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一步步发展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到担负起自我成长的使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一个人持续在某个领域经过10000个小时进步,就可以成就出一个顶级专业人士。

探究天才产生的奥秘
早在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和他的两个同事就在柏林的顶级音乐学院做一个神奇的试验。
在学院一些教授的帮助下,他们把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第二组的学生只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第三组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他们将来的目标只是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然后,所有学习小提琴的学生都被问及一个问题:在你的一生中,从拿起小提琴开始,你练习过多少个小时?
所有的人,三个组所有的学生,都开始回放已经过往的时间——差不多都是从5岁的时候开始。在开始学习小提琴的几年里,每个人练习的时间几乎都是一样——每周大约2个小时至3个小时。
但是到8岁左右,差别开始显现出来。一个班级最为出色的学生练习的时间开始多于其他学生:9岁的时候每周6小时,12岁的时候每周8小时,14岁的时候每周16小时,这样一步一步增加练习时间,一直到20岁的时候,他们还在不断练习——他们的练习具有明确的目的和个人的思想,从而表演得更为出色——这样的练习每周超过30个小时。
实际上,到20岁的时候,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经在他的生命中练习了10000多个小时。与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000多个小时,而那些未来的音乐教师,他们的练习时间只有4000多个小时。
随后,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又在钢琴业余演奏者和专业演奏家之间做了比较,得到的情形一模一样。钢琴业余演奏者在童年时期,每周练习的时间从来没有超出过3个小时,到20岁左右,他们练习的全部时间大约是2000个小时;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专业演奏家,他们每年都会有计划地逐步增加自己每周的练习时间,在他们20岁左右,练习钢琴的全部时间达到了10000多个小时。
埃里克森和他同事的研究让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卓越者中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如果和其他人一样仅练习很少的时间,任何一位音乐工作者都不可能成为佼佼者。也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紧张练习对那些能够肩负重要使命的卓越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需要一遍一遍研习专业技能。事实上,研究者们都认为,卓有成效的练习时间必须达到10000个小时。
专业教师离不开反复的练习
讲一个故事:
上大学的时候,为我们教授《基础化学》的是一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博士。可他的化学课讲的是相当“不给力”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明显感到讲课就像念演讲稿一样, 虽然慷慨激昂、满怀深情,但是总让讲台下的学生们提不起兴趣,除了“逃课”之外,同学们似乎真的别无选择了。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半年后,因为院系课程调整而更换了新的老师,我们再也不用上“隔岸观火”式的基础化学了。
可一年后,我们再次与当年的“不给力”重逢了,当这位“故人”拿着教案走进教室的时候,我的心凉了半截,因为《分析化学》要比当年的基础课更让人抓狂。然而当他开口后,大家听出了一些变化。
虽然依然是围绕那些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和乱七八糟的试剂,但他似乎已摸透我们的心思,在讲习题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非常准确地察觉到我们在解题和实践过程中的弱点,除了告诉我们正确思路的同时,还会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如果我没猜错,大家是不是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这么一个思路……”除了能够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有所区分地进行讲授之外,还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我们一直犯嘀咕的地方反复的强化。
那节课结束之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让我们兴奋的不是一堂非常精彩的化学课,而是为什么一个当初不被大家接受和看好的“不给力”的老师,能够这么快变成一个授课“达人”?
年轻人的好奇心总是解开一切问题的密钥,经过四处打探我们才知道,该博士在授课之初遭到过学生投诉,但这竟成了他的转折点。正是从那时候起,他每天都去听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并且每天都在自己的单身公寓里一遍遍的演练。有时候,他还会在星期天把住校的学生叫过去一起“彩排”,反复寻找授课过程中的难点,摸索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授课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教师。
依照艾里克森的研究,成为一个专家的关键是持续进步。而持续进步的根本就是知道往哪儿进步。因此,要特别说明,10000个小时绝对不是机械重复的10000个小时。十年工作经验与“十个一年的工作经验”是绝对不同的两个概念!
辅导员工作不是机械的重复
除了专业课教师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摸索提升授课技巧之外,处在高校学生辅导员岗位上的教育工作者们同样应该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路径,在年复一年的学生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突破口。
高校辅导员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岗位,抛开那些繁琐的学期和年度安排不说,正处于“活跃期”的大学生们有意无意地制造一些“小事故”就让老师们寝食难安。虽然一些辅导员最终选择了离开,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热衷着这项事业,在他们看来,与学生们相处的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而伴随着一批批学生毕业离校的则是辅导员的自我成长。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的辅导员丁峰在大学辅导员圈子中有些小名气。
早在 2001年初,这个新学院刚刚成立,这意味着辅导员的工作几乎全都要从零开始,而丁峰毅然放弃了专任教师的机会而成为辅导员,对于劝他“慎重考虑”的老领导们,他的回答是:“我喜欢和学生们打交道,能够成为一名辅导员,再累我也开心!”。
对于人到中年的丁峰,无论从工作经验还是个人精力来说,都要面对很大的压力,为了弥补差距,丁峰老师首先拿出了大量的时间来查缺补漏,他回忆道:“当时最‘纠结’的应该是我的爱人,因为从我担任辅导员之后,诸如接孩子放学、照顾老人等很多的家庭琐事都全部抛给她了……而在她眼里我则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懒虫’加‘网虫’。其实,我原本不太习惯上网,也正是在那时才知道原来网上有那么多的辅导员学习和交流的资源,后来为了进一些辅导员交流群,我还让学生帮我申请了一个 qq号,但是没想到这个号码传开了,最后变成我与同学们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了……”
在摸索出一套娴熟的辅导员工作流程以后,丁峰老师并没有把此后的工作看成是一种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工作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由于擅长文学艺术,他在工作中逐渐通过运用自身的特长来为辅导员工作“助力”。几年来,他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吹笛子、练书法、排演节目,在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渗透着思想教育,育人细微,润物无声。
除了提升辅导员相关的工作能力之外,丁峰老师还自费参加了许多能够服务大学生的培训,比如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指导讲师等,并且趁寒暑假休息的时候拜访了许多教育界的前辈。虽然很多人都不了解他的这个做法,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是丁老师却很坚定的说:“虽然很多人将辅导员称作学生的保姆,但我感觉更应该是他们的父母,如果像钟点工一样算计投入和回报,就不要指望孩子将来能出息,想让学生长大成人,就应该不计回报——哪个合格的父母会拿着本子算儿女的帐呢?我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开开心心的学习,顺顺利利的就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似乎说明成功都是辛苦得来的,但实际并非如此。有成就的人物在别人眼中的“磨励”与“苦寒”中,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淡定的快乐。那些诺贝尔奖得主,如果他们一个个都“香自苦寒来”,估计也没有人对科学的巅峰如此兴致昂然。他们在快乐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快乐地持续努力进步,然后一个个“大师”、“成功”就悄无声息地诞生了。
丁峰老师清楚自己期望的目标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目标制订了努力的蓝图,主动投入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点悟”的自我成长历程中,最终成长为优秀的辅导员。
编辑感言:
发展的道路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只有通过练习再练习,一个人的能力才能够被训练出来,实现一种质的能力突破。教育工作者既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也要承担起自身成长的重大使命。只有自己成长了,才能够更有效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目标。
---------------------------------------
为了更好使高校学工系统的老师的《专业主义成》长,大醍醐携手 仁能达生涯学术委员会侯志瑾、谢珊、庄明科、曾海波、周文霞、常雪亮等,联合开发了一个高校学工系统老师的专业提升培训体系:UCT (University Career Tutor 即高校生涯导师)培训体系。致力于于高校学生工作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课教学能力、学生管理与生涯规划中的团体辅导能力、学生个体生涯咨询能力:

另外,为了使UCT保持持续的研发活力,仁能达积极寻求与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机构合作。目前UCT已经与国际生涯发展协会(ICDA,Inter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达成合作:UCT体系将获得ICDA的认证支持。获得ICDA的认证,相当于进入一个专业的生涯发展领域,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目前ICDA认证的UCT体系包括有初、中、高三个级别,分别从讲大课、带团体、做职业个询、生涯研究、持续社会积极影响等几个角色与行为方面进行了要求。通过这个认证体系,使高校从事学生教育的工作者,获得一种持续的专业提升。仁能达也积极努力,支持ICDA,为各个级别的认证会员提供持续的后续支持。
详细情况见于 www.tihuedu.com & www.icda.hk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