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的近500万人到2010年的600多万人,短短4年时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100多万人。面对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之时,各地、各高校促就业的举措至关重要。
早在国际金融危机初见端倪之时,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积极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
截至2009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4%。这样的成果,与各地、各高校采取的具体措施密不可分。
以空前力度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召开各类座谈会40多个,实地到90多所高校督查调研;召开了10次党组会和部长办公会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立足自身挖潜,牵头制定下发文件19个……这是教育部在短短一年内,在政策层面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做的种种努力。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的政策文件之多、涉及方面之宽、措施力度之大、惠及学生之广都前所未有。
去年年初,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有关部门制订出台一整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各地党委、政府也以空前的力度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31个省区市均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方性文件,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宁夏投入1.47亿元资金,开展九项就业计划,落实1.85万个毕业生就业岗位;南京、长沙等地对于企业新增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给予一次性补贴;北京对科研助理和社区服务项目出台了优先落户、期满续聘等多项优惠政策;重庆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毕业生比上年翻一番。 通过开展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离校教育等方式,全国各地高校充分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全力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截至去年7月,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共举办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1万余场,提供岗位信息300多万条。
“非常时期,我们必须有非常决心、采取非常举措。”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
以创新制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建立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基本制度;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扩大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积极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启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这一系列措施,直接解决了一百多万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解决现实就业问题与深化教育改革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在六个相关领域深化改革,取得了加快就业制度创新的显著成绩。
各地高校也加大力度,创新工作方法。中国石油大学联合三大石油公司及其下属大型企业领导成立了教育与就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做好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实施了招生-培养-就业的动态反馈机制,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学科调整、学生培养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为了使全校教师树立人才培养的新观念,学校在对院系考核指标体系中将就业工作列入考核。
同时,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邀请杰出校友、企业老总进校园为学生宣讲职业规划课程,鼓励学生开展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
在东北师范大学,学校每年组织专人编写《就业市场白皮书》,动态监测毕业生质量状况,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并将其反馈给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仅2009年就对5个学院的9个专业进行了调整,使该校毕业生的学习与就业更好地实现对接。
为了使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塑造自己,东北师范大学自1997年以来先后启动了“优师工程”、“教学工作年”、“东北师范大学学科建设行动计划”等系列行动,确立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了一大批深受基础教育欢迎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毕业生。同时,学校联合东北地区的28所高师院校,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就业工作协作组织——东北高师就业工作协作体。
以细致关怀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29位毕业生多数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为了不让这些学生被排斥在求职大门之外,班主任欧阳素华提出了一个设立贫困生就业基金的设想,并迅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响应。
在基金设立的最初,欧阳素华老师自己拿出1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三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主动拿出奖学金的一半加入到基金中……很快,基金就募集到6000元钱,每一位困难学生都在基金的资助下获得了一次外出参加招聘会的机会。
为了帮助毕业生迈好就业第一步,各地高校充分调动资源,发动广大教职工和校友,积极建立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和招聘平台,从各院系支持到全社会关注,有效地提高了就业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中南大学为经济困难毕业生量身定做了就业培训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了经济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学校展开摸底调查,尽量从就业信息服务、就业岗位推荐等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就业工作关系是一个青年从学校迈向社会的重要门槛,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迈好这一步,让每一个毕业生赢在职业生涯的起点。”中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地高校正在加紧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路费、通讯费等求职补贴,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据悉,中央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订2010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政策,力争在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到社区就业,到基层农技推广站点、乡镇医疗机构就业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