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正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的季节。毕业了,未来去向何方?这是每一位学子慎之又慎的思量与选择。 2008年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给美国大学生们择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连哈佛这类名校的毕业生也深受影响。
哈佛毕业生们如何择业,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他山之石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无论你多么优秀,多么精英,也绝不会在走出大学校门第一天爬到金字塔塔尖
哈佛毕业生何处去?在人们的想象或在哈佛学生的憧憬中,大概是投行的高管、大律师、牙医、政治家,当然也还有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等等。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领域的金字塔尖都能找到优秀的哈佛毕业生,但有一点恐怕也得心中有数,那就是无论你是哈佛、耶鲁还是斯坦福的毕业生,无论你多么优秀,多么精英,也绝不会在走出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能成为憧憬中的高管或爬到金字塔的塔尖。总有一个找工作的过程,也有一个从基层做起的艰辛。不久前看到一些新闻图片,是哈佛或MIT(麻省理工学院)商学院的学生,身上挂着牌子在找工作。当然,这些人还没有寒碜到插草标卖身的地步,但如此落寞确已是今非昔比了。
2007年的次贷危机给大学生们择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哪怕他是哈佛的学生,也难免不受影响。尤其是那些原本准备到华尔街去赚大钱的学生,他们一般是商学院、经济系或统计系的学生,当然也可能是数学系、物理系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成为华尔街研制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巴菲特对金融衍生品的戏称)的所谓火箭科学家。
随着雷曼、美林这两大投行倒闭,金融市场变得一团糟,华尔街像是发生了一场瘟疫,一些人从那儿逃出,一些人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少数人还把那里当作冒险家的乐园,准备去试试运气。不过,即便如此,华尔街金融业的萎缩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项针对哈佛毕业生的调查表明,2009年去金融与咨询行业的学生下降了一半,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打算在这两个行当里找全职工作。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那些从雷曼兄弟倒闭感受到天一下子塌下来的学生们一定会有这样的感慨。师哥师姐们曾经的辉煌不再了,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在飞黄腾达之前至少得韬光养晦几年了。
尽管一直流传着一流的学生做学术、二流的学生去华尔街的说法,但大体上,做学术的还是少数,去华尔街的比例还是高得多。我曾遇到一位哈佛毕业生,他是哈佛经济系的高材生,成绩非常好。负责指导他论文的几位导师也都是大牌学者,建议他如毕业留校,前途不可限量云云,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华尔街。但为了保持学术偏好,事实上他也有这方面的潜力,他想办法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谋了个教职,算是亦学亦商了。他当时选择的华尔街公司就是雷曼兄弟,但是好景不长,雷曼在2008年9月15日轰然倒闭的时候,他在那儿也才工作了一年。没过多久,他就写信告诉我,邮箱地址的后缀发生变化,因为大名鼎鼎的雷曼已经不复存在了,很多依赖雷曼的虚拟存在(如邮箱、网址、LOGO等)都将会人间蒸发。
金融危机真的很残酷,哪怕你存在了几百年,也可以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跟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在雷曼的那段日子让我的这位哈佛朋友感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过,他并没有离开华尔街,而是去了一家小一点的投资公司,他的职位倒是比以前高了。看来,大家还是认同他的哈佛背景以及在雷曼兄弟那儿积累的经验教训(这也是难得的无形资产)的。后来在IMF(编者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访问,我又遇到一个朋友,原来是在“两房”(房利美或房地美,我忘了他具体是在哪间“房”呆过了)干了多年的,危机把他“发配”到了IMF。
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有很大的关联,尤其是那些与经济现实关联紧密的专业。记得2000年IT泡沫破灭的时候,很多学计算机的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困难;而美国的次贷危机也让搞金融的学生变得前景黯淡。哈佛学生目前的择业迹象表明,学生们更加青睐的是那些对经济周期敏感性不太强的职业,如教育、医疗、艺术之类。从事教育的人数从10%上升到15%;而从事医疗的人数也翻倍了,从6%上升到12%。当然,选择进一步深造的人也增加了。毕竟,经济形势不好,不仅是金融与咨询行业受到打击,其他各个行业也都受到冲击,于是读 研究生 (论坛) 的人数增加,从21%上升到25%。
尽管经济显得糟糕,但哈佛毕业生的平均工资要求却没有太大变化,仅从上年的45425美元下降到44200美元,哈佛生对自己的实力还是颇为自信的。当然,这只是平均,不同职业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仍有一些职业的工资达到六位数。这是哪些职业?我作了一下猜想,大概是律师、医师或华尔街人士之类,但恐怕这些职业的规模正在缩小。
在被问及如果钱不是问题,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的时候,大部分哈佛学生的回答是 “艺术”,16%的学生认为这是他们梦想的领域。与之类似,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公共服务 (占125%)与教育(占12%),而选择金融与咨询行业的仅各占5%。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果。至少表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与金钱并不直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