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开展了未就业大学生网络调查,了解待业大学生的生存状况。截至10月9日,共有5388人参与了本次调查。
近半数认可1500-2000月薪 稳定最好
大学生有着“天之骄子”的高帽,而调查里,只有18.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64.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劳动者,还有17.4%的受访者的自我定位是失业的社会底层群体。与此定位相对应的是待业大学生群体对未来的打算。69.4%的受访者都把“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当做是未来最想达成的事,不可忽视的是,也有28.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继续追逐理想直至实现。
综合来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高达48.2%的受访者愿意接受1500-2000元的最低薪酬。26.9%的受访者可接受2000-2500元,而要求2500元以上的只占了24.9%。由此可见,先找份工作填饱肚子是当下待业大学生的普遍心态。
本科生在未就业人群中占45%
调查显示,普通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占待业大学生的比例最大,为45%,其次是大专学历,占27.6%,重点本科学历为15.7%,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国外学历占的比例就比较少,分别只有10.2%和1.5%。
究其原因,普通本科没有重点本科的名牌效应,一些专业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南方人才市场何全穗主任认为,趁本科扩招之机增加的部分专业都少有含金量,在实用性技能型方面又比不上大专学历,造成了普本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过半学生认为未就业最大原因来自外部
对于造成未就业的最大原因,53.5%的受访者认为是外部原因,其中,36.8%的受访者选择了“外部社会环境问题,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这一项,16.7%的受访者认为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合理。只有24.2%的受访者把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的个人问题。同时,也有22.4%的受访者表示是个人主动选择暂缓就业。
与此同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次调查中只有16.7%的满意度,有32.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此外,待业大学生既认为社会给予他们太大压力,也感受不到社会的任何关注,即使感受到了,这评价也是负面的甚至是妖魔化的,此比例高达87.1%。只有12.9%的受访者觉得社会是关心他们这一群体的。
超半数靠父母生活绝望者很少
待业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一直为外界所好奇,59.6%的受访者过着靠父母吃饭的日子,38.1%的受访者也会通过兼职打工来获得生活补贴,还有2.2%的受访者接受社会低保等福利。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糟糕,57.2%的受访者表示能维持基本生活,13.7%的受访者表示维持在大学的生活水平线甚至更好,只有29.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生活没有保障。
在这种生存状态和处境下,51.4%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心理状况一般,有时会出现不良心理和情绪。但是表示心理状况非常差的也只有21.1%的比例,还有27.5%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没什么不良心理问题。与此紧密相关的是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信心和没有大希望、也不绝望的比例相当,分别为44.1%和41.5%,只有14.3%的少数人比较绝望,认为前途渺茫无望。
缺少经验回老家继续等待机会
陈昊:毕业于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他认为大专学历是导致自己求职困难的原因之一,他的目标是在35岁之前在居住地买到一套两房两厅的房子。9月6日,陈昊却在微薄里感伤地写道:“原来毕业已经好久了……怀念大学的日子!!!”其实,陈昊也没有毕业“好久”,确切说才两个多月,只是因为没找到工作而觉得日子难捱。
“待业大学生”的名号并不是陈昊一人专享,关于这一点,陈昊自己也很清楚:“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大多都是随便找一份先干着。”陈昊最近参加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广州的考试,对于考试成绩,陈昊没有信心。陈昊毕业于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大专学历是他认为导致自己求职困难的原因之一。南方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像他这样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占了待业大学生中6成多的比重。
从去年11月份开始找工作,陈昊跟其他同学一样,网申、跑招聘会,但就是没有等到面试通知。要说不同,那就是陈昊只关注他感兴趣的汽车行业招聘,并未参加IT行业的招聘。汽车行业,是陈昊高中就开始感兴趣的。没有汽车行业的工作经验,是现在的陈昊总结出的求职失败原因中的一条。
3月份,亲戚介绍他到老家一家民营汽车销售公司实习。洗车、开车、卖车,甚至倒茶,都是他的分内工作。打杂的日子很辛苦,“晚上一回到家洗完澡就躺下了”。由此,他总结出最大的收获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份实习也让陈昊学到了一些实操性的东西。6月份,返校办理毕业手续前,陈昊却没有任何留恋地辞掉了这份工作,觉得“没什么发展空间”。
领完毕业证,告别象牙塔,没有任何进展的陈昊回到老家。这期间,好心的亲戚朋友介绍过一份广州汽车销售的工作,见过工办理好各项手续,对方突然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暂时不需要人了”,也没多加解释。“很多是通过关系找到的。”陈昊也感叹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不够别人强大。“我不是悲观主义者。我有自己的目标。”他的目标是35岁前在居住地买一套两房两厅的房子。
全力考研一年不就业只是过渡
张一凡: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大二第二学期即下定决心准备考研。考研失败的他目前正准备重新备考。
中秋假期前的一天,张一凡拖着一个小巧的黑色行李箱走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门。“这里面全是书”。张一凡在考研期间一共看了大概六十多本书,读书成就的自信和心理素养帮助他度过了考研失败后的沮丧期,治学修书也是他考研的最终目标。
这是张一凡今年6月份考研与香港澳门申研“全军溃败”后第一次回母校,他想再搬多点书回家复习,也想再与交好的老师交流交流。他喜欢跟师弟师妹一样过单纯的校园生活。
张一凡尊敬的这位教授并不担心这位已“全军溃败”的“爱将”,他相信张一凡的实力,更相信他的意志力和决心。考研失败就重新再考,是张一凡与教授、家人达成的共识。因为,这是升学读博做学术研究的唯一出路。
张一凡的考研目的就是如此简单,从大二第二学期下定决心以后就从未改变过,也支撑着他走过长达十个月的准备阶段。得知考研失败后,张一凡也有沮丧期。亲友的安慰给了他很大支持。“没关系,再考一次”是父母那段时间最常说的话,跟女朋友打电话发牢骚也舒缓了压力。更重要的是,考研期间潜心读书的积累让自身的思想修养有了很大提升,这种软实力的提高使得考研的那段时光格外沉甸甸。
重新备考也意味着没有经济收入,只能靠父母养活。“这一年只是暂时的过渡阶段。”张一凡丝毫不认为自己是“啃老族”,他相信升学阶段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保障。他也坦承,尚好的家境是“放手一搏”的坚实基础。事实上,张一凡放弃了先前“校飘族”的打算,选择回家复习也是为了减少考研成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走进广园客运站上了??老家的汽车,张一凡对送行的师妹说了一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