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余楷还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学生时,就已经在校园里开始“折腾”了——他和其他4个不同级的大学生合办起鄞州华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由于公司资金周转不灵,最后他不得不注销了亲手创立的公司。
宁波江东区科创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
心动的多行动的少
时运多少有些不济的余楷虽然起初失败了,但他和伙伴们毕竟把“心动”变成了“行动”。宁波市政协社法委一项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研显示,在6所高校被调查的189名高职类学生中,有149名学生“毕业后有创业意愿”,占79%;而被调查的276名本科类学生中有179名学生“毕业后有创业意愿”,占65%。
实际情况如何?在上述被调查的两类院校中,有80%的学生认为很少有“周围同学实际创业”。
“全市去年共接纳大中专毕业生4.3万余名,但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只有700多名。”宁波市人事局有关人士介绍。统计数据显示,两年来个人档案由宁波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接收的未报到、未就业宁波生源毕业生共计307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1人,所占比例仅为0.33%。
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邬红波介绍,去年一年宁波市所发放的贷款总额为2059万元,其中创业大学生申请贷款数量是380万元,仅占18.5%。
创业培训班竟遇冷
“项目选择得好,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开办的创业培训课,其中就有帮助学员选择确定创业项目。”邬红波介绍说,宁波市现有三处市级SIYB(即“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基地,这些培训班毕业的学生如果其创业项目通过了专家组认定,那么他就可以申请到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担保的小额贷款。
“但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参加这个培训,许多毕业生认为自己好不容易结束了四年本科学习,再花半年时间培训实在太浪费时间。”邬红波说。去年的数据显示,宁波市有9880人参加过各类创业培训,但是最终走上创业道路的毕业生才330人。
采访中,一项关于自然人信用担保的贷款被邬红波一再提起。这种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可达10万元,这对于刚出大学校园,又没有抵押物的创业大学生来说非常实用。只要担保自然人是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或者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电信、电力、银行等大中型企业正式员工都可以担保。
“不少创业大学生就是请符合此条件的亲戚朋友帮忙贷款的。”邬红波说。
“内部创业”可效仿
“我也曾是大学生,知道大学生创业的艰辛。”宁波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步光说,“大学生有激情、有梦想,但他们往往缺乏资金和经验,需要有人提供平台和帮助。”出于这样一个想法,“内部创业”模式应运而生。如今,宁波悦医行齿科设备有限公司、宁波佰医行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蓝德科技电子有限公司等先后成立,这些内创公司由“蓝野”公司内部大学生承包运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蓝野”内部创业成功率高于一般个人创业。当前在蓝野内部创业已达9人,共创办9家公司,这些人都是近几年从大中专学校毕业的学生,其中4家已正式登记注册。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学生创业的资金与技术瓶颈,让他们‘轻装上阵’,也大大减轻了其创业的风险和心理压力。同时,企业也是内部创业的受益者。因此,内部创业可创造员工和企业双赢的局面。”江北区人事局有关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