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门口,一卖烤红薯的摊主贴出1600元招工启事。摊主称,1600元月薪是保底的,干得好还有奖金,可能达到2000元。(11月9日《长江日报》)
新闻一出,有人感喟如今大学生真的“生不逢时”,有人感叹这是大学教育的悲哀,更是有人满腹牢骚地认为这是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莫大讽刺。然而笔者以为,烤红薯招聘启事贴到大学“脸上”,或并非一件坏事。
首先,这从一个侧面给了我们急功近利教育观当头一棒。纵观当下,家长在孩子教育投入上往往“不遗余力”。成绩、名校、职业、收入,不但是受教育的本旨,更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杆。但是,这一方面扭曲了教育深造初衷,另一方面更使得专业热门与现实需求形成巨大反差。
其次,这也折射出我们学历教育的“硬伤”。学历意识已深入人心,而正是这种偏执的学历意识,让大学一度沦为“文凭生产线”。
某种意义上,“读万卷书不如回家烤红薯”真的是个伪命题,更投射出当下社会价值取向在浮躁和喧哗声中日渐迷失的教育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