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就业形势回暖,毕业5年内人均年薪...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6-06

本周起,针对毕业生的各类招聘会将接连登场,不仅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人才大集”将在11月20日登场,各类校园招聘会也是“连轴转”。

就业形势看上去不错

据市(南京)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毕业生或许是近几年人数最多的一年。毕业生达到小高峰,是否会带来艰难的就业形势

“岗位多,今年毕业生找工作的整体形势还不错!”昨天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1月20日,这个日子对毕业生们来说意义重大,一年一度的“江苏省暨南京市2011届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将登场,21日还将举办研究生专场洽谈会。今年单位参会的热情超过了任何一年,他们人才市场不用像往年一样去挖掘岗位,单位主动打来要求参加的电话就接不过来了,平均每人一天要接40个电话。公告发出去三四天,招聘展位就被抢光了,仍有源源不断的企业要求入场。为此,他们不得不发布紧急通知:“定于11月20日、11月21日召开的公益供需洽谈会因展位有限,目前1000余个展位已全部订满,现暂停申报。”

“今年招聘高峰期整体前移,越来越多的单位提早安排招聘计划,入校‘抢人’时间提前了,规模和需求量也扩大不少。”南京一些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透露,今年企业的“校园招聘战”从9月份一开学就悄悄打响,目前已趋火热,“企业增招明显,比去年增加了六成,同时薪资也有所提高,去年还有看到1300元的起薪,今年1500元以下的几乎没有,不少企业还表示薪水也可以‘谈’。”

学生心理预期提高

就业形势好转,让不少应届毕业生有了更多的挑选余地。在上周六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举办的公益招聘会上,南林大的硕士毕业生小吴告诉记者,他的手中已经有两个offer,但目前尚未做出最后的决定,原因是企业给出的薪水低于他的心理预期。“现在给我的薪水是税前3000元,但因为住房公积金等交得较多,各方面一扣除,我拿到手的只有2000多元。现在包括菜价等多类物品价格上涨得那么厉害,2000元怎么够生活?”吴同学告诉记者,他的心理价位为税后3000元,所以他决定继续看看,最迟到明年4月再签约也不迟。

记者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及心理预期普遍有所提高。“我曾经向去年的师兄咨询过,他们当时签的月薪工资是2200元,可以说,今年比去年的形势好多了。” 南京理工大学的王同学也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在校园招聘会上了解到,今年国企开出的月工资是2500元,民企的底薪是3000元。其中有家核电厂开出的工资相当诱人:见习期间年薪6万,转正后年薪10万。因此,他的心理价位为年薪5万元。

专家提醒:别在“牛市”挑花眼

就业形势回暖,不可能代表所有职位都是需求旺盛的,还需对自己的求职意向有个客观认识。”有关负责人表示,毕业生们不要盲目乐观,即使在就业机会多的时候,也会有人因为求职不当找不到工作。

由于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数量都在增加,在就业形势趋好时,大学生仍需通过充分的准备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除了关注外部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大学生求职时,重点还应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全面搜集了解各企业的招聘动态,这样才能赢得主动,赢得踏入职场的先机。“如果有比较心仪的岗位,应尽早确定下来。”他建议,现在还没有到慢慢挑的时候。虽然企业招聘人数增多,但是他们的要求也在提高。虽然随着物价上涨,职场新人的生活压力更大,但是自己开出的起薪,老板不一定能给你,你必须拥有和你要求的起薪相匹配的能力。

调查:大学毕业5年内 人均年薪5万多

大学生毕业后,喜欢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吗?平均每月能拿多少钱?南京大学校级暑期实践团队“寻找我们”对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南京高校毕业生职业流动情况”调研,历时三个月,近日调研报告正式出炉,毕业1到5年的南京高校毕业生,工资收入大都集中在2000元~5000元/月。

毕业生是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的?调查显示,在初职获得途径中,占据第一位的是校园招聘,占总数的52.2%,其次为网络招聘和人才交流会,而依靠父母或亲友推荐介绍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排在第四位。

调查发现,毕业生们的第一份工作,在三资企业工资拿得最多,平均在85278元/年,而拿钱最少的是在个体经营单位,仅39500元/年,总体来看,毕业生们的总体年平均收入大致为56554元。学历与收入是成正比的,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以大专院校、三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居多,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985”高校毕业的学生占据明显优势。

哪类单位工资高、待遇好呢?调查结果让人有些诧异,党政机关无论是工资收入还是福利待遇,并不算突出,相较而言,三资企业、国企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更好。那么,为何大家挤破头也要往党政机关钻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建国表示,从毕业生的反映来看,主要是因为在党政机关工作比较稳定,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社会声望也较高,造就了毕业生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社会上曾有人抱怨,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安分,喜欢跳槽。这次调查显示,打算在近期内更换工作的毕业生仅占17.3%,而78%的工作者在短期内并没有换工作的意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