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再调查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6-08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高知识,低收入,过去的一年中,“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媒体热抄,经过一年的舆论轰炸,这些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产生了哪些变化?他们怎么看世界?最新一期《瞭望东方周刊》重点策划《“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再调查》,中央台记者申玉彪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芦垚进行了的采访:

申玉彪: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集群体离开大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就业,经过一年的舆论热议以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集群体现在的生活情况怎么样,他们观念又发生哪些变化?

芦垚:总体来说他们客观的生活跟工作状况跟一年前相比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变化,唯一的变化可能是说这个群体总体就业状况会好一些,因为经过这一年金融危机过后,整个全职工作在这个群体之中调研出来的结果显示,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大概是超过了8%这么一个幅度的提升。

另外,比如说他们的收入还有住房这个基本是没有变化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的收入大概是在1500块钱左右,然后他们的住房情况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在人均是10平方米以下,总体来说还是处于一个社会底层这么一个情况,他们对自身和对外界其他群体情绪是有很明显的不同的,就是说他们看自身的话,这些人用了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坚强。

申玉彪:去年11月电视剧《蜗居》热播,有人把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和蜗居、北漂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是一个层面的概念吗?

芦垚:确实注意到,从去年媒体开始进入报道这个低收入聚集群体之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媒体把大学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个概念进行了大的扩大、传播和边界的模糊这么一个处理。这一方面就是刚才您提到的蜗居跟低收入聚集群体之间进行了一个关联,当时网上有很多人认为海藻、海萍她们就是典型,但实际上后来我们发现媒体在报道之中根本就没有强调大学毕业生他所拥有的一个特点就是高知的特点,反而是在不断的强化和扩大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底层、困苦,就是媒体慢慢放大过程之中这个大学生毕业生聚居群体渐渐就等同于农民工,等同于底层青年,最终基本上这个概念实际上和我们以前所听说的比如说北漂这样的概念他反倒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说他已经囊括了所有底层困苦青年等于这么一个概念。

申玉彪:您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集群众问题的核心在哪里,如何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

芦垚:他是有一个很集中的矛盾点一个是高知一个是弱小,但是现在经过媒体放大之后,它只剩下一个特点就是弱小,这样带来的问题可能就是说政府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焦点可能不会对的太准,我们在对待这个群体的时候我们的看法,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的帮助是怎么样的,都带来一些偏差。

至于刚才您提到的如何激发这个群体他们本身的力量我想最主要的包括很多学者都在提一个问题,就是要保持这个群体从底层到社会上层流通性一定要保持畅通,这样的话给他们生活的未来保有希望,让他们觉得我们经过奋斗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结果和一个比较理想的未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