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过,各地企业纷纷上阵开工,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用工荒”,一些劳务市场挂出的招工牌上,月薪两至三千比比皆是,与此相对照的是,一篇《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的帖子,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
发帖者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丽,她讲述了自己毕业后跑了不下二十场招聘会,找的最好的一份工作月薪也不到两千元,她今年春节回家发现很多在外地当农民工的亲戚,会砌砖、做钢筋的月薪都有三千到四千元,且包吃包住,即使只能做搬运等杂活的“小工”月薪也有近三千。所以发帖者觉得自己非常憋屈。
对用人单位来讲,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要求的是人尽其用,看的是能否实实在在地为企业赚取利润;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你在大学课堂里埋头读书,他们在大太阳或大风雪底下跟着师傅学手艺,你这三四年在学习,他们这三四年也是在学习的,你蛮辛苦,他们也蛮辛苦的,即使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小工”,搬砖运沙计件计量,那两千多的辛苦钱也是不好赚的,所以小丽们大可不必觉得憋屈。
但为何类似小丽那样觉得憋屈的大学毕业生如此众多呢?因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生存的压力更大,高校毕业生是不会把农民工作为自己的参照人群的,他们要跟白领、“中产”去比,“鸭梨”当然很大。二十好几了,拿了比农民工还低的月薪,要自己吃饭租房,还要结婚生子,压力可想而知。
由此想到,这几年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表面看来提高了人口的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的困难,其实我们的高校专业的设置有没有与市场需求挂钩?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对就业真有实用价值吗?这些功课似乎很少有人去做,因此就有了小丽们读了四年大学却怎么想也想不通的问题。
如果小丽们再多一个比较——现在看起来很风光的白领刚毕业时跟自己没什么两样,自己多历练历练,熬过这一段,有了实际工作能力,也会风光起来的,也许“憋屈感”会减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