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近八成大学生入职前有实习经历,....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6-14

“为啥要本科生,不要研究生”、“我还是本地人呢”、“笔试考了第一都被‘鄙视’了”。在一家大型国企录取通知发放的当日,某知名网络论坛的招聘版上立刻“炸开了锅”,而学校并不显赫的本科毕业生小刘,却“喜滋滋”地拿到了这家企业的“Offer”,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

小刘的“求职宝典”并不神秘,是在这家国企的实习经历帮助他成功突围。一项调查显示,78%的应届生成功求职之前有实习经历,参与专业实习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率相对较高。有实习经历的未签约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据小刘所在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高先生透露,目前每个单位基本都有自己的用人“显规则”——优先考虑在本单位实习过的“熟脸”,甚至不少部门在单位的正式招聘考试之前就已经初步确定了录用人选。在笔试、面试等一系列考核程序不出大错的情况下,实习经历就会成为单位录用的“权重加分”。

教育咨询顾问李彬建议,求职者应当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求职路线图,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单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实习并不可取。

然而,获得一个心仪的实习单位也绝非易事。不少求职者表示,许多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也需要通过层层考核,能进去实习的都是“牛人”。

对于这种情况,不少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实习是求职者实现与岗位之间“无缝对接”、“精准契合”的必要条件,实习不仅仅是职业能力的培养期,更重要的是求职者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一个过程。因此,如果不能进入心仪的实习单位实习,也应该积极联系与专业相关的机构,多参与社会实践,以使自己的职业开端不必处于相对较低的起点上。

笔者在多个知名招聘网站上发现,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在个人简历中填写详细的实习和工作经历。

春节刚过,应届毕业生小黄便匆匆回京,由于尚未“搞定”工作签约,小黄每日对着电脑,积极捕捉各种求职信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告诉他,2010-2011年度的招聘黄金期提前,今年3月份进入校园的招聘单位较往年将减少。

某政法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告诉笔者,目前招聘期提前是一个趋势,不少低年级同学已经开始具备求职的“超前意识”,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计划之外,每个假期都给自己加码,参与额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实习经历匮乏的同学在求职浪潮中会处于相对劣势,提醒同学们在完成好课业的同时,也一定要让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给力”起来。

人物特写

实习期“炼”出一个社会人

“第一个月做字幕,第二个月整理采访录音,半年后进入后期操作台,入职前能够独立呈报新闻选题……”、“第一个月端茶送水、第二个月为同事送盒饭、半年后开始夜班寄宿单位的生活,入职前完全适应‘朝五晚九’的工作节奏……”,这是一个应届毕业生成为“社会人”的实习经历。

小贺,媒体专业研究生毕业,2010年9月进入一家知名广电媒体机构工作,自研一暑假开始在这家媒体担任实习生。在学校里,小贺的每学期的学分成绩接近3.8,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但是他的实践经历并不丰富。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他甚至连脚本上的导语都不知道如何去写,对广电编辑系统的操作也不尽熟练,实习老师告诉他:“别看你的学历高,在我们这里,每一项技能都必须从实践训练中来。我们这里一些老员工,别看不是科班出身,却个个身手不凡。”

小贺将实习目标定为熟悉工作流程、融入工作团队和积累行业经验,他发现“书本指南”和工作能力并不能直接转换,于是,他努力尝试让自己“职业”起来——照着单位考评中的最优新闻来写脚本,尝试多跟周围的同事“谈谈家常,诉诉辛苦”。就连上班的衣着、用具也都精心购置,入职前已经俨然一副“职业脸孔”。

“实习是工作的预科,在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里,职业能力必须靠日常锻炼攒起来,躺在书本上是炼不出‘社会人’的。”小贺坦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