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北大硕士当油漆工,喝彩又何妨?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6-17

近日,一则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回家乡当油漆工的报道,成了部分媒体和社会人士炒作的“雷人”事件。

据报道,39岁女子苏黎杰2005年从北大毕业留京后,先后从事过大学教师、公司职员等岗位,一度想融入大城市的生活,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看到一家装饰企业免费培训油漆工,就报名参加并留了下来。

如此普通的事件被冠以 “雷人”的标签,引爆某些舆论,笔者认为并不合适。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难道高技能的知识型人才一定要从事高要求的工作岗位?难道本硕博毕业后进的单位一定要有“面子”?不是每个人都能直接跳过基层岗位的磨炼而成长为人才,植根于平凡或许能有更多收获。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类似 “大学生当油漆工”这一社会现象,既是对选择者的不尊重,也是对普通或特殊岗位劳动者的偏见。苏黎杰们不应当是“雷人”,无论是涂油漆还是卖猪肉,对于他们的选择我们应该给予更多掌声和鼓励。

笔者不由想起了一位采访对象,她从安徽一所大专的贸易专科毕业后,曾在电子企业做销售,生完孩子后就做了钟点工,一做就是5年,目前一个月4000多元的月薪相比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毫不逊色,而且和以前的工作相比,钟点工收入稳定,压力小,还能有富余时间带孩子,自然就成了首选,加上自己能讲一口熟练的英语,又精通膳食学、家庭经济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一旦被有需求的雇主聘用,收入能与白领比肩,才华也毫不逊色,只是周围的人对拿着高收入的保姆总是忿忿不平。

其实,不同岗位的需求背后自有人才市场的杠杆去调控,目前某些行业人才结构的失衡是整体社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产物。不跟随市场的脚步,今天的朝阳行业明天就可能沦为夕阳,所谓的职业“贵贱”无非是人为观念划分的结果,任何一个工种都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这才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对放下身段进入平凡岗位通过钻研获取成功感到难以理解的人,未必能在高要求的岗位实现价值。

诚然,要求每位大学毕业生去接受成为油漆工的现实也不可能,一部分象牙塔骄子返回家乡或进入基层岗位就业,反映出教育培养机制、社会就业观念与人才市场实际需求的脱节,也是曾经落后地区加速发展后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曾经繁荣地区类似劳动力集中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相关部门应当探索如何去建立起人尽其才的科学机制和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要让学非所用只能曲线就业的事件发生。与此同时,莘莘学子也应当放下重知识轻技术、重高级轻平凡的观念,避免扎堆大城市、只求公务员这样的现象再发生。

“行行出状元”,这个古人都懂的道理,现在反而行不通,该反思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