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大女硕士苏黎杰回乡当油漆工的新闻,一时间让舆论哗然,然而轰动效应转瞬即逝,因为谁都知道,如今硕士生已不再是就业的“万金油”。据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王丹介绍,今年很多硕士研究生就业时,心态更为平和务实,很多学生更多考虑的不是工作地点,而是幸福指数。
在宁波月薪两千能接受
讲述人:何欣蔚 女 院校:中国石油大学
她严格说来,并不算是“逃离北上广”一族,因为自己一早就认定,北京只是个中转站。
2004年,何欣蔚刚刚考入天津大学本科,暑假里,她去探望一个北京的亲属。从前门到南苑,她在公交车上晃荡了近两个小时。“堵车加晕车,我下车就吐了,从此以后我去亲戚家只敢打车。”何欣蔚说,相比之下,她更喜欢小城市那种近在咫尺的空间感。
大四时,何欣蔚决定考研,因为想进设计院工作,研究生学历是道门槛。“设计院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性较强的项目,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工作”。2008年何欣蔚因几分之差被调剂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读研。
对于就业,家人希望她在京读研后,能留京工作,毕竟在北京有亲戚可以照应着。可在昌平校区读书两年,何欣蔚对北京的高房价亦有所耳闻。2010年年末求职时,她毅然避开闪闪发光的大都市,转而投奔二线城市,寻求平静安逸的生活。
在年前第一拨求职浪潮中,何欣蔚抢占先机,如愿以偿与宁波一家设计院签了合同。“国企,隶属中石化,项目很稳定,总能有活儿干。”2000元的基本工薪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宁波不算高,奖金也要入职第二年才发,但何欣蔚寄希望于职业的安适程度与发展空间。“如果当初我选择本科毕业就业,月薪不过如此,但本科生没法进设计院工作。女生还是希望有个稳定的归宿。”
对于留京工作同学的高薪,何欣蔚倒是没有眼红。当年本科毕业选择就业的同学在京月薪5000元左右,两个月前,与北京三一重工企业有接洽意向的研究生同学,月薪被许诺高达6000元-8000元。宁波2000元与北京8000元的差异,被何欣蔚用户口和房价扯平。她说,从就学到就业,凡事不能一步到位,北京是过渡期,不是终点站。
去深圳中专教学不亏
讲述人:王振 男 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他并不十分羡慕那些能签约北大附、北京四中的同学,因为他相信自己会在深圳过得很好。
今年春节过后,王振没有留在老家河南享受寒假,也没有赶回北京参加节后第一场招聘会,而是匆匆踏上南下的火车,去深圳艺术学校实习。不出意外,他毕业前将与这所学校签约。今年3月5日,王振回北师大准备毕业答辩,刚进宿舍,他就听说专业50多个同学中的大部分已有了工作意向,除了北大附、北京四中等名校外,也有国企和出版社。对此,王振并不十分羡慕,因为他觉得自己将来在深圳会过得很好。
王振读研时曾做过导师助教,当时他就向导师表达了“不死守北京”的想法。去年年末,深圳市艺术学校来北师大招聘老师,文学院老师推荐了他和另外两名女同学,最后他胜出了。此后,深圳方面希望年后安排他实习。“我去深圳实习也是为了考察一下这个学校,双向选择啊。”王振说。
这次“考察”的经历让王振十分满意。“北京教师的月薪不算高,2000元到3000元,在深圳7000元-8000元,好的能达到1万。”王振说,在北京挣3000元不能申请廉租房,而在深圳工作转正后,可以申请30平方米的房子。“一室一厅一卫,月租金300元。”他说,深圳和北京的消费水平相当,吃顿午饭都是十几元,超市商品价格也差不多。“北方师范生在深圳很受欢迎,尤其一听我是北师大研究生,都挺认可的。”
“身为研究生,会不会觉得去中专教课屈才,况且又是去艺术院校教语文?”记者问。王振坦言最近时常有人问他相同的问题,他首先解释说,他明显感到深圳艺校学生文化程度和素质并不比北京孩子低。“我读研时做家教,教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孩子,所以有对比。此外,我个人很喜欢艺术和音乐。”最后王振强调,“都说找工作难,实际上是有些人太浮躁,太挑剔,只要脚踏实地,总会找到适合的工作。”
留京不成就回乡“考碗”
讲述人:郭娟 女 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她头顶名校的光环,眉间却仍有忧虑。如果无法在京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很可能回老家山西考公务员。
坐在记者对面的郭娟26岁,素面淡雅,言谈举止仍是一副书卷气息,学生模样。她说已经为面试购买了职业装和粉底,但平时从来不用。“年后,对于留哪,我有点动摇了。一方面回山西老家过年,看到父母年迈不忍离开,另一方面也因为年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点悲观。”
本科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的郭娟,当初如果没有选择考研,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条“做老师”的路。郭娟称她理想的职业是翻译或英文编辑。为了找工作更容易,郭娟一心考研,2008年她顺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三年后,郭娟眼界高了不少,但她发现,在北京找工作不难,但想找个知名度高一些的企业、又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并不容易。
问起预期薪酬,郭娟小心翼翼地答道:“4000。”继而犹豫着问记者:“这个要求高么?”年前郭娟在网上投出了不少简历,但由于没有时时盯紧就业信息,她也与一些机会擦肩而过。“想进外研社或外文媒体做编辑,我们就要和北外、对外经贸、外交学院和北大、清华英语(论坛)专业的研究生竞争。据说外研社只要北外的学生。”
除此之外,郭娟也曾遭遇过不知缘由的“淘汰”,“有些单位干脆连笔试机会也不给。”新华社招聘英文记者时,郭娟和几个同班同学都投递了简历,只有一名女生获得了笔试机会。郭娟认为这位女同学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了二级翻译考试并获得了翻译证,二是有北京户口,是北京人。“另外一些时候,条件和自己相当的,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获得了笔试机会,自己却被拦在门外。”郭娟曾怀疑过自己本科学历不够“硬”是原因之一。
目前,她一边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一边继续求职。如果最终无法在北京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她最大的可能是回老家山西考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