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德州市宁津县宁津宾馆,一辆帕萨特警车前引,两辆大客车鱼贯而出。透过宽大的客车车窗,100多张年轻的脸庞写满青春。这群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没想到与企业的供需见面会受到警车开路、管吃管住的“优待”。局外人更不会想到,如果他们到企业就职,还会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五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
连日来,记者在德州宁津就其人才使用的“双薪双管双用”机制进行调查,能获事业编制,而不实行公考的该项政策引起诸多争议。
【“创新”之举】
企业招大学生“附送”事业编制
5月20日的这场“联姻”会,当地政府部门酝酿多时,此前宁津县人事局曾先后到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举行供需见面会。
其中,“双薪双管双用”机制为其主要的宣传点,“事业编制、双份工薪”等政策吸引众多大学生目光。
记者调查得知,该项政策始于2010年。当年3月24日,宁津县新任县委书记孙起生到任3周后,宁津县人民政府发布第10号文件,内容为“关于为县内重点企业引进特需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意见”,“双薪双管”机制首次提出,此前宁津也有关于为重点企业引进特需人才的相关规定,但并未实行“双薪双管”制。
根据这份红头文件,“双管”是指对所引进的在企业工作毕业生,人事关系落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纳入事业编制。人才安置、考核等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工作和生活由用人企业负责。
“双薪”是指人才除享受企业工资报酬外,每月还享受财政发放的事业人员工资。此外,毕业生在企业服务期限为5年,期满后可以安排到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当年引进指导计划为30人,后来发展到165人。今年3月份,宁津县政府发布第17号文件,指导计划达到134人,涉及到27家企业,其中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
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品管部的小邵,去年7月份从聊城大学本科毕业后,被该项政策吸引来到宁津。她告诉记者,如今她每月除从公司领取2000多元工资外,财政还会发放1000多元的事业人员工资。在该公司,与她有相似身份的大学毕业生,有10多人。
在5月20日当地举行的这场供需见面会上,记者询问过多名大学生,多数学生称就是冲着“事业编制”而来。有学生说:“事业编制的身份,就意味着铁饭碗,以后养老、医疗也有保障。就是月薪三四千元的工作,我觉得也没有事业编制重要。”
2008年从四川某高校 英语 专业毕业的小李,此前在济南章丘一家企业工作,后来听朋友介绍后,决定改换门庭,于去年10月份来到宁津进入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
而且,小邵等人每月享有的企业、财政双份工资,意味着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收入。
【发展困局】
企业人才匮乏 事业岗位“空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地相关部门人士不止一次提到一个现状:宁津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75亿元,出台此项政策,有着政府方面的多方考量。
宁津县主要领导曾表示,人才匮缺是当地企业快速发展中的显性问题,尤其是本科大学生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工人,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即使引进了人才,也留不住人。”
与很多地域不同,宁津当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1000多家民营企业,他们在招人时更难如愿。像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2006年至2008年先后招进了9人,其中6名研究生,但现在一个都没留下。
一个相契合的细节是,2010年宁津县曾公开招考100名事业单位人员,当时除了年龄、学历等门槛外,还硬性规定“录用后须在宁津工作10年以上”。
这两年,宁津采用“双薪双管双用”方式吸引其所需人才,也有其“空编”优势。记者获知,宁津10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几乎没有进人,因此有大量的空编名额。
宁津县人事局局长张世清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双薪双管”政策上,这两年要有近300人纳入事业编制,从数额上是能够保证,当然这一政策也不会长期坚持下去。
记者发现,去年宁津有16家重点企业享有引进特需专业毕业生的计划,今年则为27家,不过相较于庞大的企业数量来说,所占比例仍较小。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为“双薪双管”的大学毕业生预留下60%的机关事业单位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