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支配步履
事实上,回顾李立新的创富史,又何尝不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
1986年,19岁的李立新高中毕业后即到鄞县卖面桥文化用品厂任供销员,经由4年打拼,有着精彩销售能力的他年薪就达到了1万元,并被晋升为公司的销售经理;2年后,李立新带着6年的全部积蓄下海,卖的仍是文化用品,靠着自己生成的倾销才能和6年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经验,他很快就掘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1993年,看好塑胶行业“钱景”的李立新又转行,成立了立利时塑胶有限公司。10多年后,他毅然将当年的小作坊变成了亚洲最大的家用塑胶制品基地。2009年,利时团体的销售收入实现55亿元。
假如不是在两会期间兜售宁波模式,人称“日用塑料大王”的李立新恐怕还在“潜水”。不外,当他开始活跃在公家视野中的时候,他已经染指两家上市公司,也在给自己不断添加新的身份,好比贸易新锐、股权投资者,利时团体也完成了“家用品+贸易连锁+投资”的“三驾马车”布局。
“日用塑料品大王”如何不败?
说到利时的成长史,几个美国人在枢纽时点上起到了枢纽作用,而他们也是利时在国际市场不断进取的见证人。
1994年,李立新从一个叫柯尔的人那里拿到首个海外订单,顺利将产品卖到美国市场;3年后,他又跟一个美国最大的家庭用品入口商Rick达成合作,把利时产品推入美国主流市场,利时的年销售额也迅速增至数千万美金。
2000年,李立新将利时约30%的年利润支付给一个叫马文的美国人作年薪,邀请对方担任利时的总裁,负责组建海外销售网络。2004年,利时的销售额突破15亿元。
2005年,李立新收购了香港主板上市的灵通产业29%的股份,他曾绝不讳言的表示,收购灵通主要是看好对方在全球的销售网络。海外市场一步步成为利时团体的主要战场,利时9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但坐稳亚洲家用塑胶用品的第一把交椅后,利时的增长速度不比从前,开始进入平稳期。而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又导致海别传统塑胶制品市场的需求急剧下滑,价格也大幅萎缩。固然通过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零售巨头做供货商,利时的塑料家用品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它始终处于工业链的下游,只能赚取菲薄单薄的加工费。再加上海内的劳动力本钱上涨、外汇损失等因素,利时的塑胶制品出口业务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利时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做到均匀每周有2款以上的新品面世;同时,还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在产品的功能上、外观上和材质上不断晋升,因而进步产品附加值和均匀售价。
李立新思索的还不仅仅是如何应对本次经济危机的题目。他但愿朝着“微笑曲线”的上端走,做好研发、品牌,加强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