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业家变身“资本家”的柳传志为何不满足于基金投资?带有资本操作色彩的实业之路如何走?
今年初夏时节,67岁的柳传志第一次剃了光头。事后,朱立南(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对柳笑说:“你这可是没经董事会批准就改变公司形象啊!”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柳传志头顶上的头发已蹿出半寸,他带着他一贯的真诚劲解释,“我其实就是觉得,我的头形儿不错,一辈子不剃次光头挺冤的。”
纵是热爱深谋远虑,不冲动,经常权衡、偶尔妥协,老柳依然在生活中时不时向周围的人展示出他的率真之气、甚至是某种活跃的童心,对未知好奇,想探路。
具体到联想版图上,他也有不满足和不安分。这里的“联想”,当然不是收购IBMPC的联想集团,而是联想控股。这并非一句多余的解释,直到今天,还有商界中人把柳传志与卖电脑的联想集团绑定起来,而事实上,柳传志自2001年拆分联想后,即迈入了与实业迥异的资本疆域。那一年,联想投资成立,2003年,弘毅投资成立。前者做风险投资,后者是PE。
用十年的时间,柳传志、朱立南等与联想控股一起,上了资本的预备课。这期间不是没有惶惑与紧张的时候。比如联想投资在2003、2004年,眼见着第二期基金就要募了,但第一期的钱“还七七八八没有回报、甚至有的项目血本无归”(朱立南语)。好在后来有惊无险。
一面对外做投资,一面对内“换股东”。到了2009年9月,“资本家”柳传志终于将联想长存未解的“改制”课题引到了控股层面,引进民营企业泛海作为联想控股的战略投资者,同时宣布了联想控股的新战略。新战略明确表示,联想控股将进入若干个产业。
这意味着联想控股多元化的开始。这也意味着柳传志的资本之路在联想分拆后的第二个十年再次进阶—他不满足靠两三个基金来投资,不满足进入之后又退出的纯资本玩法,对感兴趣的产业与企业,联想控股要直接、长期控制,哪怕搭班子、建平台,从头做起。显然,与做基金投资相比,后者与其说是资本操作,不如说是一条融合了浓厚资本操作色彩的实业之路。
要论这套多元投资架构,国内民营企业里,可能也就复星与联想相似。不过照柳传志分析,复星是先多元化而后走上投资路,联想控股却是做了几年基金投资后开始谋篇实业多元化。与复星一样,联想控股也要谋求在香港的整体上市,时间大概在2014-2016年。
复星经验又一次支持了一个普遍的看法:资本市场对多元化投资控股企业的估值PE倍数并不高,联想控股未来势必也会面临类似压力。为此,柳传志为联想控股定下策略:“第一,上市的时候要有一个适当的市值,这个市值靠哪个(产业)梯队去完成,要有盘算。第二,比这个还重要的就是,上市以后,每年公司的利润率要保证大于30%的增长,这是最铁定的一条,不许上市以后,盈利就往下掉。”这是一个很明确的投资家思维了。
但挑战很大。柳传志向本刊记者透露,联想控股今年将投资150亿-160亿元到几个新产业中。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发布新战略时所说5年投资100亿。这意味着联想控股将押上10年来投资所回笼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