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尽职与尽责的辨析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6-28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偶然看到过一篇前苏联幽默小品,大致内容是——

两名工人在一块空地上干活,一个人先挖出个土坑,另一个人马上又用土填平。旁边一位过路人说:“你们这样做不是白费力气吗?为什么不停下来?”

那位挖坑的工人回答:“不能停啊。在三个人中间,我负责挖坑,他负责填土,可是今天负责插树苗的安德烈病了,领导又要我们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我不能不干啊。”

第一次看过这个故事后,觉得不过是个笑话而已。但最近再次回想起来,却感触颇多。诚然,如果从“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那两位工人的确是做到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可以说是“尽职”了。但是,如果从“责任”的角度来看,那两位工人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们既没有为公众提供任何有益的服务,也没有为企业创造任何价值,可以说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全都没有,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尽责”。

或许有人会说,员工应该与士兵一样,都应该以服从上级的命令为天职,而不必追究命令的性质。但是,不要忘记这一点——一切天职都必须有益于公众和社会,如果背离了这个基础,天职就无从谈起了。比如,指挥官命令士兵叛国投敌,或屠杀妇孺,战士能够服从吗?假如他服从了这个命令,那么日后一定会被送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所以,无论是士兵还是员工,都没有理由把服从命令作为借口,以此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其实,在许多企业都存在“植树”中那种“做无用工”现象,只是方式不像“挖树坑”那样明显。这种现象往往会造成团队的严重内耗——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内耗,都是员工之间争名夺利,彼此之间明争暗斗。殊不知,那些“挖树坑”的员工,表面上显得自善其身在但他们那种“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本位主义思想,却会虚耗企业大量资源。而且这种内耗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在旁人眼里,这些员工都与世无争,都在一丝不苟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至于完成任务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似乎不是他们应该负责的事情。

记得西方一位管理学家说:“任务往往是目标的陷阱”,这句话为“挖树坑”现象做了一个精辟的理论注解。对于一个职业化的员工来说,他无论在何种企业从事何中工作,他的目标永远只有两个——第一是为社会提供超出顾客期望的服务;第二是为企业创造超出自己报酬的价值。如果没有达到这两个目标,那么无论他完成了多少任务,其结果都是毫无意义的。

(作者 米格)

(本文为生涯教育原创作品,未经本公司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与生涯教育公司联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