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直深受身份困扰的奶粉生产商澳优[2.23-3.88%],日前完成对两家外资乳企的收购控股。此举被业内认为,澳优是欲通过在国外市场的收购来补充自身“洋血液”,摆脱“假洋鬼子”的恶名。
日前,澳优乳业发布公告称,与荷兰海普凯诺乳业股东正式签订收购协议,出资1665.15万欧元增持海普凯诺31.56%股权至51%股权,正式成为这家有115年历史的乳企的控股股东。同时澳优还帮助海普凯诺成功收购荷兰另一家乳企Lyempf原奶预加工厂、产能为2.7万吨的两部喷雾干燥机和存货及应收账款等相关资产,使海普凯诺拥有3万吨以上的奶粉加工能力和完整的奶粉生产产业链。
这场乳制品行业的跨国并购在业界引发不小震动,关于澳优乳业身世的探究也再次成为业内热门话题。早在2009年,即有媒体报道称,澳优奶粉疑似“披着国际化外衣的‘假洋鬼子’”,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质疑,其产品在多地超市和卖场还出现下架情况。澳优奶粉CEO陈远荣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并称澳优奶粉是“国外产品与本国品牌相结合”的国际化企业。
据了解,早前消费者普遍认为澳优是个国际品牌,其实澳优品牌是在澳大利亚注册,产品委托当地企业生产,只在中国内地销售。该企业成立之初即打出“进口牌”的推广策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开始大量转向外资品牌,此时澳优取得较快发展,市场份额迅速提升。有评论指出,在三聚氰胺之后,由于国内消费者对洋奶粉在安全、品质上产生了依赖,一些企业就利用消费者重视“进口奶粉”的心理,标榜产品高端、进口,以获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
此外,澳优声称其全部奶源均来自国外,包括澳大利亚、法国、荷兰等全球优质奶源,在此次收购之前还收购了澳大利亚塔图拉、法国诺蒂柏欧等国际知名的乳制品企业,从上游控制奶源。业内专家认为,澳优多次发力外资品牌的收购,其实只是想增加越来越多的“洋血液”,以缓解消费者对其“假洋鬼子”的不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