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启动改制后头两年,全兴巨额亏损,2004年却扭亏为盈,这是不是集团管理层为收集筹码设的局?品牌旁落会不会让全兴集团董事长杨肇基内心深处有一丝失落?
2011年7月8日,杨肇基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对于外界关心的身家话题、是否会套现股份、全兴集团10年改制的难点、何时交出“权杖”等敏感话题,首次进行正面回应。
他缔造了水井坊品牌的销售神话,却又因水井坊被帝亚吉欧间接控股而背上“卖品牌”的骂名;全兴集团改制过程中,他说自己经历了太多辛酸苦辣却不能向外界尽述。他就是全兴集团董事长杨肇基,一个被扣了10年“中饱私囊”帽子的人。
杨肇基说:“今天,我痛下决心首次对改制10年作个小结,希望能公开、透明地向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让公众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地评说我。”
10年改制路相对成功
NBD(《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望全兴集团改制10年的历程,您觉得效果如何?
杨肇基(以下简称杨):现在回过头来看,不能叫绝对成功,相对成功说得通。目前,10年改制只是取得阶段性成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有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
NBD:改制过程中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原则?
杨:我想,应该是10年改制历程中我们一直遵循的5项基本原则吧。
第一条应该是合规合法,绝不闯一个政策“红灯”。其次,开展工作必须形成全体员工的集体意志氛围。当时,有大概1200名国有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问题,每名员工都是自觉自愿签字认可。员工转换身份的方案,不是由企业领导班子定的,而是经职代会讨论而定,改了至少3次。再次,整体改制的方案由政府指定的部门(当时的体改委)主导,企业只扮演参与的角色,而且也经企业职代会讨论通过。第四,所有的债务风险,即2002年6月30日前全兴集团国有资本退出时留下的5.2亿债务风险概由企业中层以上干部承担。最后,10年改制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NBD:为何2002年启动改制开始的头两年间,全兴出现巨额亏损,却在2004年迅速扭亏为盈,这是否是全兴集团管理层为收集筹码而专门设的局?目的在于今后企业业绩增长后,能获得更多的股权激励资本?
杨:有这样设局,来使自己付出更高代价的吗?客观上讲,2002年,全兴集团国有资产实现高位变现,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而改制后的全兴集团将承担更多的期间损益和资产减值。因为改制设定的基准日是2002年6月30日,而不是2002年12月31日。也就是说,从2002年6月30日之后所有的新增税赋、资产减值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兴集团承担了将四川制药股权从上市公司剥离出时9692万元的价差损失。如果全兴集团不承担这部分损失,水井坊上市公司就会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
NBD:在盈盛公司成立之初,以您为首的18名理事作为代理人,代持盈盛公司股权,你们当时是以个人资信和家庭财产权益质押来承担负债风险。当初,您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还不起账的后果?您的决定是否取得家人的同意?
杨:我不仅要对家庭负责,更要对社会、员工、企业负责。不考虑改革风险不可能,不考虑家人感受也不可能。这期间,我个人思想顾虑很重,压力很大。我也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我相信,天道酬勤,十年努力总算取得阶段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