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面临挑战的时候,选择简单的路是一种本能。创业也是一样,有时候选择难走的路反而是正确的,即使是现在的创业这个原则也是有用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一定会遇到困难,只有穿过窄门,才能成就卓越,你才能和别人不一样。
他原本是台湾“IT教父”施振荣的爱将,42岁重新创业,带领当时的小公司华硕成长为全球IT巨头。他是温柔敦厚的“教授型”领导者,对于技术充满狂热,在主板市场挑落英特尔。当记者和他聊起那段艰难的创业经历,早已习惯淡然的施崇棠,激情仍溢于言表。
童年、求学与坚持
我1952年出生在台湾一个公务员家庭,父亲在税务处工作,是一个很克勤克俭、非常清廉的公务员。家里一共有四个孩子,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日子过得很清苦。
父亲比较有念书的天分,当时家里尽力供他去台北商专读书,毕业之后,父亲回到了彰化,得过全台湾心算比赛的冠军。小时候,父亲也训练我们兄弟几人,暑假的时候就是练心算或者是练算盘。我后来参与创办华硕,是搞计算机的,想来还是有一些遗传吧。
后来,我们兄弟四个都上了台大。我因为是长子,比较有责任,在大学研究所的时候,我就需要去当家,帮助弟弟们。弟弟们有时候跟我聊天,会受到我的启发,除了经验之谈,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求学问的那一种态度,以及遇到困难时的那一种坚持。我想这与我是长子或者是与小时候的家境总是不好有关,后来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出国了,而我没有出国,基本上跟这些因素都有关系。
我在台大电机系念书的时候,比较喜欢跟教授互动,属于会给老师出难题的那种学生。其实我从高中就开始研究一些大学的课程,比如微积分,很多问题在高中没有得到答案,所以养成了刨根问底的习惯。台大最大的优点是学风很自由,我会到中年级去听老师讲“计算机编译程序的自动产生器”。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没有完全听懂,但我还是不断地去找出问题的根源,归根结底这种特质才是关键,否则遇到问题总是会回避。
现在这种坚持的品质往往被人忽视,比如我儿子学习一个定理,每次都是赶快去看解题提要,其实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定理。我对他说:“古人发明这个定理,可能要经过几十年不断摸索,这个过程才是可贵的,当你诚实地去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突破。”比如爱因斯坦,他在小学的时候,别人甚至会把他当作智障,他自己也曾经有一阵子很灰心,但没想到他后来会那么厉害,所以这种特质真的是很需要的。
创业要走难走的路
1979年,我和施振荣等七人一起开始创业宏碁。到了1989年年底,有四个优秀的工程师离开宏碁,创办了华硕。当时他们要拉我出来,但我觉得自己还有另外很重要的责任,那次就拒绝了他们。
三年后,宏碁开始从低点往上冲了,而华硕则遇到了挑战,高水平的人才都跑光了。华硕1993年的营收只比1992年高出1.2亿台币,这在当时的台湾IT业,几乎可视为停滞不前。我记得有一次大概下午五六点钟去华硕的时候,发现整个公司只剩下一个人。
华硕的四个创始人(童子贤、徐世昌、谢伟琦、廖敏雄)个性很不一样,当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彼此也有不同的观点。当时有人提议把华硕卖给其它公司,我也帮他们去谈收购的事情,但是谈不拢,因为大家也觉得华硕是在走下坡路了。
那时的华硕困难确实非常大,但我觉得困难就是机会,于是决定参与到华硕之中,那一年我42岁。当时华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把人才队伍重新建立起来,原先的人都走了,高水平的人又不愿意过来,于是我们重新培养人才,包括自己认识的许多人,其实都要一个一个地去call他们过来。后来华硕挑大梁的工程师其实都是工专毕业,但他们的特质很好,所以我们用人的时候不能完全看学历。这点回想起来还是蛮欣慰的。
我到了华硕才开始“练内功”。有些企业家会说自己一开始就很英明,就想到未来一定要做到多大,其实华硕刚开始就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我比较有把握的是,我们是天下无敌的计算机技术狂。那时候我们只是想建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到后来是身不由己了,搞成了年营收200多亿美元的大集团,但是各种挑战也会接踵而来。
当人面临挑战的时候,选择简单的路是一种本能。以前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测试,在小孩两岁的时候就可以测出他将来的成就。具体做法是,给小孩子一颗糖吃,但是他如果选择明天再吃的话,就可以得到两颗糖。大多数两岁小孩很难抵挡诱惑会选择今天吃到一颗糖。这种测试其实是考查小孩子的EQ,选择明天吃两颗糖的孩子,EQ不会小于IQ,他将来成功的几率也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