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高校毕业生择业的理性回归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6-28

在人才市场供过与求的大环境下,大学毕业生求职日趋理性。

今年22岁的王春杨还是与一家国内知名的保健酒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月薪1200。尽管他当初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同一所学校毕业的表哥三年前能签到月薪4000的工作,如今轮到他找工作时,就要面对1000多元底薪的用人单位。

就业形势给出的答案很直接,金融危机再加上多年来形成的人才需求减少和毕业生人数递增的矛盾,都让毕业生的就业观在“寒冬”中苦苦挣扎了一回。看惯了毕业即成白领的学哥学姐,在面对自己陷入窘境的就业现状时,似乎没人能说清楚自己“值多少钱”,等待、突围还是重视身价,已经到了该作出抉择的时候。

王春杨必须要做一整年的一线销售,尽管他学的是报考时特别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刚刚签完协议的他自信满满地对记者说,自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远离家乡和一线销售都难不倒他。一年之前,毕业于长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权煜棋对记者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就在到达工作岗位的第三个月,他无奈地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

那是一家国内知名的食品企业,一线工作是灌装香肠,当权煜棋给记者看他满是伤口的手时,委屈地差点哭出来:“难道每年花那么多钱上大学,毕业了只能成为灌装香肠的工人……”忍受不了企业如此做法的毕业生不止一个,据权煜棋说,一起进入厂子的十多个人他是倒数第二个辞职的,多数人干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回家了。

该怎样选择,又该怎样坚持,是毕业生该考虑的问题。而一些用人单位的管理者也向记者反映,这些年招的大学毕业生总体质量明显下降,相比十年之前,专业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个人素质高的人才很难见到。

长春电视台的制片人王敬儒说,去年她相中的那个英语专业的学生至今令人难忘,专业好能力又强,尽管她开出了最好的待遇,但还是被别的单位抢走了。此外,招聘新人除了硬性指标最低本科毕业之外,其余的一切因素全看实习表现,能快速适应节目制作的就留下,适应不了的不管是硕士博士还是名校、本专业,统统不留。目前她最满意的编导就是“专升本”,节目的当家主持人学的也不是播音主持。

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黑龙江青少年研究学会副会长张大生博士表达了他对今年就业形势的看法: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因素,但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观念确实也越来越朝着务实化的方向发展。总体看来,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可以解释这一切,那就是就业市场说到底也受供求关系的调节:当企业需求大于人才数量时,毕业生的选择余地就大,就业情况就理想,反之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就会加大。在这只“无形的手”的操纵下,企业总会选到需要的毕业生,而真正有能力的人终究也不会被社会埋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