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自传不仅仅是呈现陈年往事,更大的价值还应该是阅尽后的隽永。就沃尔芬森来说,他希望这本凝结岁月的《我的世行之路》“能激励年轻读者向生活的不同层面敞开胸怀——职业生活、社会生活和国际生活”,在这种激励之下“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不断缩小的星球的公民,都能够在服务人类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人生,创造自我满足和愉悦的人生”。
突破,沃尔芬森把这两个字写满了他的人生。
他用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和原则,辗转70年,适时而变的一套管理方式,在“生活的不同层面”展开突破。
学业的突破
从悉尼男中毕业的沃尔芬森,校长对他的评价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但完全没有追求”。父母对他的宠爱让他从未想过他的人生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的。在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怎样去思考或学习,只是隐约明白怎样表现出一副我知道的样子”。这样一个在父母庇护下成长起来的少年,即使随后通过两次考试进入了悉尼大学,也并未找到自己的方向。
大一结束,4门考试3门不及格的惨痛经历改变了他,让他认识到“自己掌管着自己的人生”。而人生中第一位伯乐的出现引导他走向了这一次的突破。
朱利叶斯?斯通教会了他学习应该采用的方法,帮助他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法。悉尼大学四年的生活,给予了他太多太多,而最重要的是他养成了反省、梦想然后制定计划的习惯,这种习惯成就了他色彩斑斓的事业与生活。
从法学院毕业,工资猛涨6倍,却在年报中如何翻阅也找不到“流动比率”四个字。这让他选择走进哈佛商学院。哈佛求学的时光成了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在那里,拥有悉尼大学文学和法学两个学士学位的沃尔芬森开始转向金融领域。而哈佛对于他人生之路的重要意义,在开拓新事业空间之后,还完成了“最重要的个人成就”——遇到了后来的妻子伊莱恩,执子之手直至现在。
职业的突破
哈佛毕业后的沃尔芬森首先在澳大利亚初涉商界。
1967年来到伦敦,他成为亨利?施罗德投资银行集团的一名高层管理人员;3年之后,被派到纽约,成为施罗德公司纽约业务部门的主管。在那些年里他寻求突破,通过准备金资产管理那样的新业务,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施罗德进行重新改造;并且坚定了他在伦敦形成的观念,即“要想承受得住工作的压力,就绝不能只把工作当成做生意,追求事业的成功一定要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虽然在业务上他成就颇大,可在办公室遭遇的滑铁卢使他辞职,选择了纽约的所罗门兄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