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宁高宁的中粮之谋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0-11-08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疯狂并购、“全产业链”、悦活饮料到五谷道场,身处企业江湖的中粮集团近年来备受关注和议论。2011年,中粮更是遭遇烦恼,蒙牛学生奶中毒门,屯河白糖套保巨亏,旗下两家控股公司都传出负面消息。这似乎给拥有7家上市公司的千亿级企业航母一记警醒:中粮集团的战略是否到了该重新审视的时候?

离世界级企业还有多远

在2010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粮以26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排名第312位,从而连续16年进入该榜单。然而什么是真正的世界级企业?除了销售收入以外,还应该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工厂布局是全球化的,客户分布是全球化的,员工也是国际化的。无疑,按照这种标准,中粮只能算是盘踞中国市场的“地头蛇”,算不上国际级的“强龙”。

说到“强龙”,不得不提及全球NO.1的百年粮商、真正的跨国大鳄——美国嘉吉公司(Cagill)。1865年创立的嘉吉,其业务领域已横跨五大洲68个国家。2010年,嘉吉销售收入1079亿美元,相当于中粮的3.5倍。

然而差距不只体现在规模上,就目前的商业模式而言,中粮与嘉吉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一,嘉吉很懂得B2B和B2C 业务的巨大差异,其业务绝大多数是B2B,很少涉足B2C业务。作为麦当劳、可口可乐、美赞臣等众多食品巨头的供货商,嘉吉绝对是全球食品产业的“无冕之王”。中粮则选择了B2B和B2C “通吃”。其二,嘉吉公司创业阶段就是顺着铁路交通网延伸——有铁路的地方,才能通货车,才能去收购或者出售谷物。所以嘉吉一直很注意物流环节,这从它旗下数量庞大的运粮拖船、大货柜车、港口乃至铁路资源就可见一斑。无疑,中粮在这方面已经很难超越。其三,嘉吉从上游农业着手,业务领域延伸到种子、农药和化肥等农资市场,实现了真正的“全产业链”,中粮在上游农资领域还是相对空白。其四,早在1961年,嘉吉家族第三代成员聚在一起,做了一项重要决定:永久保持公司的私营性质,绝不上市。这与中粮目前所追求的“渐进式”整体上市恰恰相反。超越嘉吉任重道远,那么中粮和嘉吉有合作空间吗?作为大型央企,中粮背后是中央政府。立足国家粮食安全,对嘉吉这样的企业,中国政府是心存芥蒂的。可见,中粮与嘉吉们从根本上是竞争关系,即使有合作,也是局部性和策略性的。

进入21世纪,跨国粮商纷纷在中国安营扎寨,布局B2B领域,但囿于政策限制和“本土化”两大瓶颈,只能“悄悄地进村”。近年来,中粮依靠“地利”和央企优势进行战略扩张,在B2B领域与外资进行抗衡。摆在中粮眼前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益海集团。益海集团是由新加坡丰益集团和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在华投资兴建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从上游资源争夺的角度,两家企业的“圈地运动”从东北粮仓到西南市场,再延伸至西北重镇,排兵布阵,烽火四起。站在下游产品的角度,从食用油到米业,从糖业到番茄酱,金龙鱼和福临门、新中基和屯河捉对厮杀,也进入全面竞争阶段。

中粮的“从田间到餐桌”其实是一种“合纵”,却缺少“连横”。要实现真正的“全产业链”,就需要着力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在这方面,益海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其在佳木斯投资的大米加工项目就形成了从水稻种植到大米加工、米糠炼油、生物质能发电的大米全产业链:水稻经剥壳处理后成为金龙鱼大米;稻壳输送到益海(佳木斯)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用于火力发电;稻壳燃烧后变成的稻壳灰,加工成白碳黑和活性炭;米糠中提炼出米糠油,米糠粕则提炼出卵磷脂、肌醇、谷维素等产品。中粮和丰益都是财大气粗的企业,中粮依托政府资源,丰益挥动品牌大棒,短期内难分伯仲;但长远看,食品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最终发挥决定作用的还是市场的力量,中粮能否占据竞争优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