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李嘉诚:成功的秘诀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0-11-09
每个企业家都在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积累更多的财富。
但纵观众多企业家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财富的积累不仅依靠企业自身的业务运作,对资产的投资运作也是财富管理的重要措施。企业家究竟该如何利用资产运作管理自己所拥有的企业和财富呢?为此,我们挑选了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李嘉诚,究竟他是怎样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华人首富呢?秘密有两个:资本杠杆的运用和资产配置。
资本杠杆
李嘉诚对资本杠杆的首次运用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1972年,李嘉诚的长江地产上市了。他在上市前有一个动作,将长江地产改名为长江实业。为什么要改这个名字呢?当然最主要的是战略转型,但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目的——提高发行市盈率。地产企业是周期性行业,平均市盈率偏低,在全球都是如此,仅此改名,就可以让发行市盈率提升好些百分点。
融资后,他并没有轻易扩张,更没有奢侈斗富,而是韬光养晦,他在等待什么呢?
他在等待在滞胀时期寻找低价优质资产的机会!李嘉诚于1974年买入希尔顿旗下的永高酒店;1978年长江实业蛇吞象,借贷买入了资产数倍于他的和记黄埔,一战成名,奠定了家族的基石。李嘉诚的买入时机都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节奏把握得极好。
李嘉诚不仅精于实业经营,更善于资本运作。据港媒2010年12月22日报道,长和系主席李嘉诚将筹备分拆旗下内地出租物业,于2011年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方式香港上市。李嘉诚2011年1月7日表示,分拆内地商业物业,在港以人民币计价方式上市的REITs计划进展良好,预示着该计划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该信托基金拟初步筹资约100亿元人民币,市值最多330亿元人民币。此次REITs上市筹备方案是在两次成功打包香港物业REITs上市之后,李嘉诚打造的又一杰作。
资产配置
如果说上面的例证还只是证明李嘉诚投资节奏把握得很好,是一个低买高卖(低迷买入、高价增发上市)的高手。那真正促使他保值增值的就是资产配置了。
长江实业并购和记黄埔之后,不断地进行战略调整,以平滑现金流,抵抗产业周期风险。以1998到2001年为例,和记黄埔下属有七大行业。如果仅仅观察单个行业的盈利增长率,七大行业的最低增长率是-50%(1998年的零售生产),最高成长率是200%(2000年能源行业)。
不难发现,和记黄埔的七大行业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1998年零售差,基建和电讯业务好;1999年物业和财务投资差,但是零售却很好;2000年零售、物业和基建都差,但是能源好;2001年零售和能源比较差,但是其他五个行业都很好。和记黄埔、长江实业不同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确保每段时间都有足够的现金流,以资助回报期长的业务的资本投入。
从对比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与恒生指数的走势来看,李嘉诚的多元化风险分散策略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从1980年至今,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与恒生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相关度分别高达96.4%和84.89%。这说明李嘉诚产业的分散效果几乎达到了整个市场的分散程度。
想要做一个经济市场上姿态优雅的舞者,必须将资本杠杆和资产配置相互配合,在分散企业相关风险的同时,加快了家族企业财富积累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