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节后,曾经全球第一、直到2010年才被迪拜塔取代成为全球第二的摩天大楼—台北101大楼的员工,开始分批享受自己的欧洲度假旅游。这是这座大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鸿明曾经承诺过的。2009年1月,林鸿明将250名员工一个不落地叫过来,“如果我们2010年实现了盈利”,一定让大家体面地到欧洲旅游一遭。
如果追问林鸿明当时到底有几分当真,林会笑而不答。台北101官方公布的盈利计划是2012年,届时如能盈利,将照旧是在林立的摩天大楼中创造出的奇迹。一个更贴近真实的情况是:即便从动工算起已经超过10年,员工们,也包括林鸿明自己,依旧需要来点儿其他的东西以保持对101大楼的预期。
此前的林鸿明,不只是建造台北101大楼的最大推动者,也是那个最不信“摩天大楼指数”效应的人。“在我最初决定盖楼的时候,的确有人提醒我关于摩天大楼指数的事。”林鸿明如实告诉记者,“经济运行自然有从峰谷到峰底、再从峰底到峰谷的不断曲线波动,我们不能以一个经济周期来论成败,而应该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整个经济运行的曲线变化。”
台北101大楼的破土动工正基于此,彼时是1999年。但行至2009年,林鸿明和101大楼似乎也只验证了一件事情:摩天大楼指数之魔咒,的确存在。直至2011财年林鸿明大声对外宣布:台北101大楼实现了2010年的全年会计盈利。
2010年全年,台北101大楼实现盈利超过2亿元新台币。林鸿明将整个现金流新增加的盈利部分和定位于折旧的资金用来提前偿还贷款,以冲抵以后的利息。台北101大楼不仅创造了7年建造、6年运营实现盈利的最快速度,似乎也掌握住了未来。
问题只剩下一个:这会是摩天大楼热衷者们的共同福音吗?
把它当敌人
眼下林鸿明和他的团队最为忙乎的就是如何接待好来自内地的游客。内地银联卡的消费中,有43%是在台北101刷掉的。而可能很快,林鸿明就要准备好如何接待另外一批同样来自内地的客人—根据“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的统计,国内在建的摩天大楼已经超过200座。未来三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内地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