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的脸上庄重有余,与人交谈措辞严谨。作为一个地道的浙商,茅忠群的重要标签就是专注与偏执。
“不上市,不收购,不打价格战。”茅忠群的“三不”原则,一开始就注定其与别的企业走上不一样的路。
经过15年发展,至今方太这个品牌下只有厨电产品一个品类,热水器以及橱柜产品是用的另外品牌。产品品类如此少,恰恰反映了这家公司的经营理念与众不同。而这种另类,也是成就了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企业家,茅的个人因素在企业的发展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他从一开始就颠覆了传统:不接手也不打理父亲的点火枪企业;将父亲一生最大的品牌资产“飞翔”商标弃之不用。他从一开始就砍断了中国传统家族企业的传统传承路径。
“做方太前,我和父亲约法三章,其中一条是规定决策权归我,因为方太是一个空白的、新的业务,将来这块业务的责任也在我。父亲也同意了,所以应该说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交接班,更确切地一个说法是共同创业,方太的创立就是我跟我父亲共同创业的一个过程。”茅忠群告诉笔者。
或许是在适当的时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而上一代经营者所给的500万元创业资金,作为较可观的财力支持,为他的品牌驶入快车道提供了“燃油”。2010年,方太的销售业绩超过20亿元,在行业内依然保持着领跑者的姿态。
作为方太的缔造者,茅忠群自称“只是一直坚持着方太最初的定位,并努力做好。”15年的商业历练并没有让茅忠群圆滑世故,在与别人交谈时,依然一脸书生气,甚至有些腼腆。许多老板喝咖啡拼酒局,他却喜欢喝茶看古文;许多老板爱打高尔夫,他却在家练越剧。
茅忠群的个性在今天的年轻企业家中显得不合群,但他绝对不会改变,对战略的坚持与判断让方太的成长带着浓厚的个人特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骨子里很倔强,我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并且坚信这是对的。”
在方太行政楼一楼,有一间近200平方米的类似“私塾”的教室,名为“孔子堂”,公司的高管们每月都会来这里交流心得并做书目推荐,茅忠群希望将儒家思想作为文化价值观去推广。如今,在方太集团每个部门员工都会在固定时间读经,从《弟子规》到《三字经》再到《论语》,很多人可以背诵下来。
事实上,2008年“孔子堂”的设立,恰恰是企业管理本身面临一种瓶颈的体现。按照茅忠群的说法,西方管理模式在中国或多或少会变味,因为价值观有差异。而国学却是历来较好的教化工具,对于员工价值观的影响有利。这是管理理念“中西结合”的尝试。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太的稳步成长,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茅忠群本人的个人影响。正如他本人所说:“任何一个组织要运作好,一半靠制度和流程,一半靠人。流程再完善,如果没有一个合格的人,还是白搭。”
“为什么讲先人后事,人永远是很重要的,不要说我这个位置,哪怕下面各个部门的部长,以前机制建的很完善,后面人一流动,换了一个不称职的部门负责人,这个部门的表现马上就会滑坡,人始终是很重要的。”
那么,按照这一说法,方太将很难出现一个“杰克·韦尔奇”式的人物。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化之路,仍然处在牙牙学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