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两周之前,我带着上海的十几个创业家、企业家搭乘越野车穿越世界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在沙漠中,一位企业的老总、我和我九岁的儿子三人一车。在快驶出儿出沙漠的某天某刻,满身汗迹重度晒伤连续吃了十几袋方便面的同车总裁意外接到了某客户的电话,总裁得意透露:那个啥,总,我在度假呢……儿子却在旁边嘀咕:这那是度假,明明是在求生。
九岁儿童和总裁之间关于“度假”和“求生”的意见分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致在两天之前,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7月29日在证监会正式上会,申请在创业板发行股票。当天有记者抛出《开能环保:隐现慈善利益链》一文,文章作者聚焦于开能环保的创始人瞿建国先生在10年前用自己创办的个人基金会的钱投资了开能环保,基金会曾经为公司提供无息贷款。提出系列疑问::如今,公司闯关创业板成功,这家公司到底属于谁?这是慈善公益还是另有所图? 更有相关人士补充怀疑:为避税?为利用基金会资金?为名声?甚至试图把瞿建国和郭美美发生关联。
在我印象中,开能环保并不是一家曝光率特别高的公司,今日以一家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尝试登陆创业板,自然不免引起公众的好奇。我个人有幸在过去数年间购买使用过开能的产品,体验过开能的服务,包括探究过开能的商业模式,也与开能的创始人瞿建国先生有过数次沟通请教。以我的了解,今日有第三方评论人士把瞿和郭美美关联在一起,对于瞿而言,是一个特别的黑色幽默。与我而言,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什么拔刀相助,意义在于是否能够还原一个创业故事的本来面目。而我猜想读者最终能得出的结论却仍然会在“度假”或“求生”之间游荡,这就是关于创业这个永恒主题有趣的地方。
百度百科上如此介绍瞿建国:“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人。著名企业家、慈善家。1983年领导村办企业实现产值千万元、利润超百万而闻名全国,1987年创立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申华实业,1993年,他将自己赚来的第一个1000万元捐出,创立中国首家非政府背景的公益基金会——建国社会公益基金会;2001年,创立开能集团……”
从其他的一些公开报道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那么“一帆风顺”的创业历程:
1990年12月19日,瞿建国一手将申华实业带到资本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上海的“老八股”也是“三无股”(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外资股)之一。直到现在,瞿建国仍在感慨当时发行总计才100万元的股票之艰难。
1999年,瞿建国将申华实业和盘托出,交给了当时的汽车大王仰融, 究其原因,他如是说:早期上市的企业都比较缺少长期的业务发展规划和战略,基本上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难免造成业务分散。申华上市那么多年,主业一直不明晰。申华每年都只是依靠公共客运、酒店这些零碎的业务维持股东回报。要顺利地推动企业的发展,要么拥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要么拥有雄厚的资本,但这两个我们都不具备。把企业交给有实力的、能够给申华注入更大发展的资本或者更优质的业务人是我当时能做到的最好选择。最后他选择把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转给华晨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