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风潮兴起,离开大企业去当个体户成为流行之后,企业内部创业又被拿出来作为留住人才、探勘新机会的手段。仔细翻翻岛内几个大企业的招人广告,你会发现许多职缺的工作内容无法跟该企业的既有业务相符,有个更明显的一次开出一大批缺,也挑明就是新事业。
Internal Entrepreneurship或Intrapreneurship,就是“企业内部创业”,比较常听到的就是企业内创。通常企业内创的目的为:
1.鼓励创新
脍炙人口的“美商明尼苏达矿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3M”,有名的可不只便利贴。这家公司明白规定员工可以有15%的工作时间拿来想点子、研究发明新东西,且不需跟主管报告。
2.增加晋升管道、留住人才
Google早在与Facebook开打抢人大战之前就有一个名为“ITO=Innovation Time Off”的计划用来鼓励员工创新进行内创,据说Gmail、AdSense以及Google News都是源自于ITO的计划。当然这样子的计划在这两年与Facebook展开人才去留攻防战的沸沸扬扬报道中,被视为留人手段之一。
3.探索新的商业机会
当然没有企业会嫌钱赚太多,也没有企业想一瞬之间成为夕阳产业。企业内创提供企业探索新机会的方法,举“王品企业”为例,从牛排到素食连锁餐厅、不断以内创方式开枝散叶,向来是成功的内创典范。宏基旗下的明基、纬创也常成為内创成功案例,我们看到的虽然是不同的产业、缘由所衍生的内创案例,却同样在成功的旗帜下号召着有志人士前仆后继。
企业内部创业有着跟个人创业相当迥异的模式,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母体与“创业”思维的磨合所产生的疼痛与火花,很多书籍跟论文都会拿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来讨论。从参与过的企业内创、初创公司到个人创业,我想分享的是企业内创常有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