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 月16日是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庆峰及其团队的致富日。这天,他们持有科大讯飞股票满3年解禁,14人团队集体造富,成为了百万、千万富翁,刘庆峰本人的财富数近8亿元。一同解禁的风投机构当天甩出了约2亿元市值股票,但这帮12年前就在一起的科大校友团一致决定“再自我锁定30 年”,犹如当年创业时的激情满怀。
今年38岁的刘庆峰少年得志,17岁考进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时就参与国家863项目,在国内最早实现语音合成技术达到可实用水平;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研究生的最高荣誉--“院长奖学金特别奖”。说其站在语音技术的最前沿并不为过。当时,这门技术被微软、IBM、摩托罗拉等大公司垄断,进入21 世纪后又有谷歌等新巨头进入。
刘庆峰认为:“中文语音技术应当由中国人做到全球最好,中文语音产业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他首先召集了同一实验室的一帮师弟们,以及科大BBS中最优秀的版主,再配合中国科大的投资,搭建起了科大讯飞最早的班底。
语音技术是一门人机交互技术,简单说就是“能听会说”的技术,主要包括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两项关键技术。让机器说话,用的是语音合成技术;让机器听懂人说话,用的是语音识别技术。从各类电话客服中的语音服务,到使用语音作为指令进行手机短信、微博输入等,都是语音技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属于技术壁垒极高的行业。
刘庆峰的领先技术和报国热情一开头就撞上了华为这样强势的系统集成商。彼时,尚显稚嫩的科大讯飞面对实力雄厚的华为,没有任何谈判余地,最后科大讯飞只有提供语音技术一条路可走,后者在其电信设备中嵌入语音技术。“中国市场的现状就是如此,对软件技术的价值认可太低,时至今日仍是如此。”刘庆峰说。这种现状使得科大讯飞的盈亏平衡之路足足用了5年时间。为了扛过财务难题,保证公司能孵化到技术成熟和产业爆发式增长那天,科大讯飞进行了多轮融资,包括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等机构都曾是其股东,大大稀释了创业团队在公司的股权比例。至2008年上市时,刘庆峰等14人的团队仅占有公司18.23% 的股份,刘个人持股仅占7.1%。与其他创业致富故事相比实属偏低。
“或许这个产业就是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来做技术开发。”刘庆峰坦诚相告,“当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之后,竞争者发现很难短时间内达到我们的水平。”而这12年积累的语料库等资源恰是阻止后来者进入的重要壁垒,是创业团队对未来10年非常看好的原因之一。
2001年,科大讯飞迎来了联想投资。这是柳传志决意进入风投产业后的第一单,不仅给科大讯飞带来了钱,更带来管理经验和方向指引。当时,刘庆峰带着管理团队在安徽饭店聆听前辈布道。现在,刘庆峰对“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等柳氏语录烂熟于胸,又悟出了新见解。他理解的CEO角色就是要“选对人、配好资源、整合资源”,实现战略结盟等目标。最令刘庆峰感叹的是,“柳传志用了60%的时间与团队进行沟通”。而他此前的作风是自己决定后“命令师弟们去干就行”。“其实这是决策效率与执行效率的平衡,随着公司做大,简单决策的后果就是在执行环节发生变样,大家不理解不支持。”落实到工作面,刘庆峰坚持60% 的时间用于公司业务,保持团队成员的共同进步。公司上市前后,期权也成为公司激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