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凯雷如今入驻中国民族家电巨头海尔,并成为大股东之一。
历史上,凯雷碰触中国民族工业大有先例,却屡遭不顺。如今,仅用三个月时间,攻下防线,与正值大规模收购的中国家电巨头海尔牵起了手。
此次凯雷以其收购基金购入海尔电器少数股权,获得占公司股份9%的证券权益以及一个董事会席位。那么,为何双方执意短期内义无反顾的“牵手”,其中有何玄妙之处?
凯雷瞄准家电巨舰
近日,青岛海尔公告称,持股50.85%的子公司海尔电器作为发行人向凯雷投资集团的旗下公司发行可换股债券,债券本金共计10.67亿港元(约合1.37亿美元,8.8亿元人民币),周期为五年,18个月内不得转换所有人,转换价初步定位为每股10.67港元。
在符合认购协议相关约定的前提下,海尔电器作为发行人向凯雷旗下的公司发行共计4000万份认股权证,后者可在发行日后的18个月或之后随时认购海尔电器的股份,直至自发行日起满五年;行权价初步确定为每股11.21港元。
此次海尔获得的资金数目与刚刚透露出大笔收购的母公司海尔集团交易作价100亿日圆(约10亿港元)相近,相关收购包括:收购日本松下旗下三洋电机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电业务。而此笔资金也被认为恰好用于该次收购行动。
对于管理着84只基金1076亿美元的资产的凯雷而言,此次对海尔的投资并不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接受苛刻的入股条件,只为了获得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
难道这真如外界所看到的,只是一次没有理由的收购?
市场人士认为,凯雷入驻海尔的更大原因在于,私人股本公司的投资战略理应是获得控股权,而不是上市公司没有主动权的少数股权。但在亚洲,能获得控制权的交易机会很少。
毕竟在试图进入中国民族工业的过程中,凯雷曾经大受打击。
此次投资合作双方均“不差钱”,姑且抛开资金因素。双方可谓是各有“算盘”,业内大部分人士还是认为此次合作算得上“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