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张震 要做有准...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0-11-29
北京时间6月13日上午消息,提起IDG资本(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下称IDG),创投圈几乎无人不晓。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投资基金,IDG从1992年开始布局,成功扶植了百度、搜狐、腾讯、如家酒店、携程、搜房网等40多家中国企业上市或者实现并购,它成为国内领先的投资基金。

加入IDG,跻身投资行业,曾经是IDG合伙人张震的梦想。

从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尝试创业到步入IDG,从投资经理到合伙人,梦想成真的背后,一切都是张震精心准备、付出的结果。一路走来,他的最大心得就是要做有准备的人。

初涉投资圈

与一般大学生在“象牙塔”里的浪漫生活相比,张震的清华生活紧张而忙碌——1993年考入清华大学之后,他获得了工学、法学双学士以及管理学硕士学位,考取了中国律师资格,收获了中鼎信特等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等奖励。

此外,在研究生期间,他还曾与导师及同学尝试创业,创立了中国企业标准网和北京凯特管理咨询公司。

“工、法、商都是我主动去读的,我做事还是比较有计划性。不过那时候其实跨学院读书并不容易。”据张震介绍,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候,他曾考虑怎样才能让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学有所用?

做律师,但是管理学和工科的知识不见得能用上;做工程师,那法学和管理学又没了用武之地。

反复思量之下,张震决定做投资。“做投资的话,就能够把我三个领域的知识都用上了。”

比如要投资高科技领域,他有理科背景,能够很容易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果去跟创业者谈判,企业上市或者并购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而管理学和法学的背景也让他容易切入到业务当中去。

张震是怎样进入投资行业?又为何选择了IDG?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我进入IDG是有原因的。”张震回忆说,在他最早创业的过程当中,也同样遇到融资问题,但当时的他对融资方面的事情缺乏了解,面前出现了一道无形的障碍。“2000年我创业的时候正赶上一波互联网热潮,2002年在企业融资的过程当中,我也了解到一些投资的事情。”

那个时候,IDG也恰恰正好招聘投资经理。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张震决定到IDG碰一下运气。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由于他之前准备充足,当天就被IDG录用。从那时起,他亲身感受到了IDG快速的决策机制,同时也下定决心,在IDG大干一场。

三步考察项目

从1992年进入中国至今,IDG投资企业的市值总额已经超过9000亿元,其被服务的基金规模已达38亿美元及35亿人民币。

2010年6月,IDG资本管理的和谐成长基金还获得了全国社保基金12亿人民币的投资,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获得社保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

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发展至今,IDG的崛起必然有其独特的秘笈。

当《投资者报》记者走入IDG北京位于中粮广场办公室的时候,贴在墙上的一则《林副主席军事思想六点标准》揭示了谜底——IDG将每一次投资都视为打仗,打仗都要讲究战术、战略。

在张震看来,IDG的成功无非两点:“第一,我们强调‘群狼战术’,但每个人还要保持较高的个人战斗力;第二,面对一个行业,要顺势而为。”

另外,在公司管理上,IDG提倡“优胜劣汰,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在群狼当中生存,张震是如何一步步摆脱淘汰,晋升成为合伙人的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