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傍晚,在京杭大运河旁的“共合庄”,50岁的宋安澜手举冰锤,击碎了密封着共合网LOGO和网址的一块坚冰,寓意共合网“破冰起航”的这个仪式,也标志着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杭州又一项目的启动。在现场的人,都叫宋安澜宋博士,此时,他的身份是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却鲜有人知道,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以往届生资格参加高考,并获得了浙江省总分第一的“状元”。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宋安澜
在场的媒体把目光投向宋安澜,一个共同的问题是软银为什么选择共合网?而我们的问题却让宋安澜回到了30年前。
凭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跨进大学校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时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 宋安澜1975年毕业于杭州市清河中学,那时他18岁。
读高中时,宋安澜门门功课都很优秀,但高中毕业后,他的出路只有到农村去“上山下乡”。1976年初,宋安澜下放到当时的萧山县衙前公社交通大队。
回想起30年前,宋安澜觉得,那时他真的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文革”十年大学都不招生了,70年代初才开始恢复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当时,想凭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跨进大学校门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宋安澜从未放弃过学习。去萧山插队,他带的行李很简单:一套书。“那是一套青年自学丛书,我那两把刷子就是那里面学来的。”宋安澜说这话时,笑了起来。
在交通大队,从未做过农活的宋安澜学会了耘田、插秧和割稻谷。每逢双抢农忙时,他早上四五点钟就得起床,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回到大队给他们盖的知青宿舍。“那时真是太苦了!”
即便这样,宋安澜还是坚持每晚看青年自学丛书,做上面的习题。
这一呆,就是两年。
他设计了一个厢式太阳能灶
妹妹记忆里的哥哥 宋安澜的妹妹宋蔚,比宋安澜小一岁。“我们的生日是2月的同一天。”见到宋蔚,说起哥哥,她一脸敬佩。
在宋蔚眼里,哥哥宋安澜从小就很聪明,动手能力特别强。“那时,他在萧山劳动,我去看他,他设计了一个厢式太阳能灶,用一个铁皮盒子做的,他说,去劳动,就把米饭蒸上,再蒸一个鸡蛋,回来饭菜就熟了。”
宋蔚1977年7月高中毕业,她以应届生资格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她记得,毕业后,由于哥哥已经下放参加劳动,按照当时的规定,她可以留在杭州。在1977年10月中下旬的时候,宋蔚听到了可以高考的消息。
“那年报考的人真多啊!我还记得我们在11月25日初考,初考取得资格后才能参加12月份的高考。”宋蔚取得了参加高考的资格,尽管她非常喜欢文科,但当时流行着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宋蔚还是选择报考了理工科。
他是这么写的:“路,有各种各样的路……”
1977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路”
在采访宋安澜、宋蔚时,他们多次说起了自己的父母。
这是一个平和幸福的家庭,一家人都热爱学习。
他们的父亲宋崇濂当时是杭州市棉纺局的一名干部。宋安澜觉得父亲一直给他很大的激励,宋崇濂小学毕业后,因为日本侵略中国,13岁就中断了学业去做学徒,完全是靠自学和夜校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高级会计师。宋安澜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977年冬季,宋安澜在衙前公社报名参加了高考。
宋安澜清楚地记得一共考了4门,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化学一张试卷),总分为400分。数学、物理、化学各有一道选做题,不算分,英语不算考试的要求科目。
“试卷相当难。数学的选做题是微积分,物理化学的选做题都是大学里才学的内容。数学的附加题,我没有做出来,物理、化学的附加题,我都做了。”
宋安澜说,1973年左右,邓小平复出抓教育,他的成绩得益于清河中学扎实的初、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