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企鹅的“超级实验”:马化腾是开....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0-12-01
某种程度上,马化腾对产品细节与用户体验的偏执与狂热可与乔布斯相媲美,但“小马哥”不善于面对外界,更谈不上像“乔老爷”那样,以鲜明不羁的形象、滔滔不绝的营销语言引领公众。

6 月4日黄昏时分。站在深圳腾讯大厦37层布满企鹅形象的大厅里,这位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摆出各种姿势,顺从地接受摄影师摆布。看他言谈自如的状态,几 位腾讯的员工也未免诧异。就在几个小时前,马的下属们还希望我们不要拍照时间过长,因为,小马哥会非常不适应,甚至“腼腆到会脸红”。他们还举例称:前一 阵,为了录一段长度不过两分钟的与开放有关的视频,前后居然折腾了半个多小时—马化腾一切的自信似乎都会被镜头摧毁。

不过,今天的小马哥看上去不只是找到了“感觉”,简直是为腾讯声称要做的“开放”开始“脱胎换骨”了。连周鸿也半认真半“酸溜溜”地评价:“腾讯开放很好啊,马化腾很厉害,角色转变很快。”

就在采访之前三天,3Q大战的另一主角奇虎360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互联网开放大会”,好像针对腾讯即将上线的Q+平台般抢先发布了新版安全桌面和“360度开放计划”。

“我没什么变化,说真话,我一直都不腼腆。”拍摄间隙,马化腾如此回应我们关于他“如何做到脱胎换骨”的问题。

但腾讯的脱胎换骨并不是个“伪命题”。

三大平台:“全民公敌”的试验田

腾讯将力推三大开放平台——基于IM客户端的Q+开放平台,SNS开放平台(包括QQ空间和朋友),及腾讯微博开放平台。但每个领域都有狙击者

马化腾未免尴尬。当他准备好向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腾讯时,却发现吸引相应开发者,有点难。

腾讯每个业务板块,几乎都有大公司的开放平台占得先机。其实,“3Q大战”之前,“开放”这个词,还像几年前的“云计算”,经常被挂在嘴边、热火朝天,但却 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但就在腾讯紧锣密鼓走向开放这半年,“开放”不再是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一边是Facebook、Twitter因开放在资本市场赢得高 市值,一边是中国互联网大公司普遍增长乏力,那些率先推出开放平台的公司均收获不菲。百度借力“框计算”取代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王,新浪依靠微博开放 平台重回舞台中央,一直宣扬开放理念的周鸿则把360推上纳斯达克,阿里巴巴的开放也拓至线下,力推物流开放平台。

曾有人总结马化腾商业思想的核心:既要赚今天的钱,也要为赚明天的钱做准备;既要关注市场大势,也要关注用户需求;比对手慢并不丢人,关键在于一定要比它更好用;最后,绝不轻易下注,但一旦认准了,就要敢下重注。

腾讯的开放计划沿袭了这一风格。它将力推三大开放平台—基于IM客户端的Q+开放平台,SNS开放平台(包括QQ空间和朋友),及腾讯微博开放平台。

Q+和SNS开放平台用于防御来自社交网络的冲击。马化腾承认,微博的出现,让腾讯客户端上原有的用户关系链弱化。被社交网络冲击的不仅是腾讯,在网页端,巨头、搜索模式的代表谷歌也已受到Facebook和Twitter的严重冲击,股价下挫。

开放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巩固用户的关系链,继而反向促进客户端,承担这一作用的SNS开放平台是当下腾讯开放最重要的板块,盈利能力最强。它早在运作之中,QQ空间2009年就开始引入第三方应用,现在已运作得比较成熟。

“QQ空间开放平台就是Facebook模式。”马化腾说,那些只有用户和关系链的开放平台“比较低端”,他希望SNS开放平台可以“真的像Facebook那样”。

首 先,游戏类第三方应用要真正实现“社交”功能,和客户端一样成为用户关系链的一部分;然后,用户在第三方应用的各种行为要再度通过关系链传播,这些“回 流”的信息再对社区形成二次促进。“腾讯就是要创建一个这样的社区生态链,但它的尺度和设计必须精巧,过程很复杂,回流信息多了用户会讨厌,少了又起不到 社交应用的效果。”他说。

SNS开放平台负责人吴宵光是腾讯的创始时期的元老,现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据说他曾写过第一版QQ的代码,其 英文名“Free”就取自客户端免费之意。“Facebook、Twitter和QQ在SNS的本质上没有不同,就是三个因素,关系链、朋友和用户互动行 为,所有SNS都是围绕这三个因素扩充。真正有持续竞争力的关系链一定是熟人,那些基于陌生人关系的平台生命力难以长久。”他对关系链体会深刻:由于QQ 空间和客户端直接打通,即便同一用户身处不同关系链,需求差异也很大,有时需要匿名,有时希望实名。SNS开放平台必须同时满足两种需求,QQ空间运作成 熟后又推出实名制的“朋友”,就基于对用户需求的补充。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