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顺,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人,从事多年钢铁行业,2000年他把目光盯在了身边梁子湖里的武昌鱼上。
武昌鱼体形呈扁平状,肉质嫩白,属名贵淡水鱼。可它有个致命的弱点,离开湖水的时间一长就不能存活。
周德顺:“这个武昌鱼它从水里捞出来之后啊,几小时就坏了,消费者吃这个东西却挺难,尤其是外地消费者,买了这个东西,没办法保质。”
如果解决武昌鱼的保鲜问题,做成可以携带的礼品一定能赚钱。周德顺想做武昌鱼的加工,他找到了同乡罗辉松,罗辉松家里有一万亩的养殖基地。
罗辉松:“分正宗不正宗,把它杀开里面有13根半刺,就是正宗的武昌鱼,如果不是13根半刺,那就是冒牌货、水货。”
周德顺正是看中了罗辉松的资源,想和他合作开发武昌鱼。可当他带着满脑子的想法找到罗辉松时,罗辉松却没搭理他。
罗辉松:“他开始打电话说给我听的时候,我不是很感兴趣,我总觉得我的鱼不愁卖,没有必要加工,他一比喻那个产值、价值,高出平常的一倍我就非常有兴趣。”
活武昌鱼市价大概几元钱一斤,而加工成食品附加值能增加好几倍。在周德顺的说服下,两人达成一致,由罗辉松管养殖,周德顺搞加工,两人合作共同搞武昌鱼的深加工。可对于鲜鱼加工周德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找到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系了解淡水鱼加工的知识。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系科学技术研究院张昌奎老师:“提出要把武昌鱼加工成现在叫方便食品,就是即时食品,那个时候动物产品在这方面加工挺多,但鱼制品在这方面加工很少。”
武昌鱼生长期短,水分大,做成方便食品虽有一定难度,但从技术上来讲没有问题,食品系的老师建议可以先做鱼块试试。
周德顺:“我跟他们说,你能做多长,他们说可以保证8个月到一年,我说行啊,你们先帮我们做一批产品试试,当时我们和学院签了一份协议,他们也帮忙给我们做了第一批产品,但只能做出这种带块的东西。”
2000年下半年,一种透明真空包装的武昌鱼块在武汉上市,周德顺把市场定位在了火车站。
周德顺:“因为我们想,这个产品值只能是外地人比我们本地人感兴趣,我们就相应地在火车站找了一些商家。”
本地人大都喜欢吃鲜武昌鱼,火车站外地顾客较多,到武汉来都想吃吃武昌鱼,走时顺便把武汉特产带给亲戚朋友。在火车站卖了一段时间,负责销售武昌鱼的老板朱彦丽给周德顺提了一个建议。
超市经理朱彦丽:“卖了一段时间之后有很多顾客就说想要这个大鱼,因为他们最初送过来的这个鱼是鱼块,看不到整条鱼是什么样的,后来我们把这个情况就反映给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