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股市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才是称重机”,在人人股价几近腰斩之时,陈一舟又搬出了巴菲特的这句话。
不久之前他也提过这句话,相信未来还是会被他反复提及——值此中国概念股的多事之秋。
那是在2011年5月4日,他终于站在了纽交所的敲钟台前。上市当晚,人人股价持续高企,市值甚至一度超越新浪。在随后的视频采访中,陈一舟按捺不住兴奋,这一天他已经等待了太久。这个互联网老兵,重新回到了舞台中央。敲完上市钟后,他在纽约的一家二手商店给自己买了块手表,88美元,“好利市”,“作为12年奋斗的一个奖励”。
毫无疑问,风云变幻的中国互联网江湖之中,陈一舟一直是个标本式人物。他既是中国互联网江湖最早的闯荡者,又成为互联网新十年不可回避的主角之一。从最初创业、千橡危机到人人上市,他亲历和见证了互联网环境的巨大变迁,当然,这其中不无对其本人的种种争议之声。
上市前路演的时候,一位投资人问陈一舟,“你用什么证明你这间企业可以存在10年、20年?而且能越做越好?”
“这个问题我至少想了三分钟。以前从来没想过。我跟他说,我们的确处在一个永远充满竞争的市场,得有长期打持久战的准备。马云有102年的计划,我有30年的计划。这个行业内,谁也不比谁好太多,就看你能不能撑得下去。就像扳手腕一样,有时僵持不下,都挺着,对手下去了,我就起来了。”陈说。
一个月后,在人人公司的上市庆典中,他挨桌举杯换盏。台上上演的是“植物大战僵尸”的员工真人秀,人人刚刚与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制造商宝开(POP-CAP)达成战略合作——“至少在这件事上,人人抢了Facebook的风头”。
这些利好的消息,却无法完全平息目前对人人的争议之声。6月20日,陈用他带有轻微英伦口音的英文,向分析师解释不久前刚刚发布的财报。“上市时,我们对投资者说期待活跃用户可以每年增长40%,就目前来看,这种增势很强劲,超过了最初所预计的每月活跃用户达3400万的数量。”
《福布斯》的记者KennethRapoza在听取了这些讲述之后保守地评论,“人人或许并不像它股票表现出来的那样糟糕。或许某一天,某个人,会将这间公司列入‘买入’级别。
二
此前,有人在天涯上撰文,称陈一舟为“互联网业未上市公司的最后一个大佬”。这无疑是赞誉,但却充满悲怆的意味。
1999年,在互联网英雄最初跑马圈地的年代,陈一舟曾和两位斯坦福校友周云帆、杨宁联合创办名噪一时的Chinaren(据知情人称,如今另两人,一人弃商从政,为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一人依然在手机搜索领域摸索)。Chinaren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第一代SNS的雏形,也让陈一舟清晰看到实名制社区的价值。然而最终,正如陈所回忆的,“最后一个浪起来,我们就跟上了,后来没一年,泡沫就破了”。2000年Chinaren被搜狐收购之后,陈成为了搜狐的高级副总裁。
这已经是泡沫破灭时最好的结局,自然不愿自此沦为平庸。两年之后,但他带着30万美金创立了千橡。但不幸的是,曾经助其崛起SP业务,很快却成了这间公司的致命伤。随后,千橡在对社区、视频、下载等一系列热门概念的搬用和转型中,先后遭遇挫折,裁员风波渐起,上市梦碎。他一度成了媒体中最典型的失败案例。曾报道他在那段时间里,经常在冰水中游泳来刺激自己,纠结砍掉哪块业务。